2011年11月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陶尧片区庆祝苗年及鼓藏节期间,暮色中的苗寨被燃放的焰火照亮。(本网记者 陈姌摄)
依山而建的青瓦苗寨被爆竹、礼花燃放后的烟雾层层笼罩;寨前的片片绿色梯田倒影出苗乡游子满载礼品回家省亲的匆匆身影。
11月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陶尧片区庆祝苗年(每年11月10日左右,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的热闹景象,使80岁的廖彬和77岁的老伴梁丽霞在山间远望村寨时激动不已。这对来自广东湛江的夫妇自1993年起便将参观全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定为目标,每年至少花三个月半的时间旅行,至今已游历过30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的苗年恰逢雷山县丹江镇陶尧片区和西江镇黄里片区10多个村寨苗族同胞13年一度的“鼓藏节”,又称“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的支族每隔13年以宰杀猪或牛的方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期间苗寨的各种活动一般要持续一个月才结束。过鼓藏节的村寨,家家户户都要邀请所有的亲友来过节抬猪腿。亲友则抬一只鸭、10来斤米酒、5至9条鱼(单数)到主人家门前放鞭炮祝贺,并在主人家住一晚。
廖氏夫妇根据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信息,早在11月4日就乘火车来到贵州,准备在陶尧片区的鼓藏头(苗寨德高望重的头人)家住宿,亲身感受苗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