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祭》到《奔月》——应萼定大型舞剧创作随想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文娱- 文化纵横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从《女祭》到《奔月》——应萼定大型舞剧创作随想
于平 • 2010-06-0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4.继舞剧《女祭》之后应萼定又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为香港舞蹈团创编了舞剧《诱僧》(叶小纲作曲)和《倩女幽魂》(龚志成作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诱僧》创编的潜在动因与应萼定辅助舒巧创编的《达赖六世情诗》相通。舒巧在《达赖六世情诗》的前言中写道“仓央加措(即达赖六世)所追求的是人生的至美要他再活一次相信仍是那样稚鲁为爱情而讴歌颂赞。若是我体察那神、人融于己身已够奇妙更何况上苍、人间、地界可以遨游何乐而不为仓央加措偏偏地坠入那人间最为空洞、虚无飘渺、瞬间即逝的所谓爱情结果得到了什么?”这段前言写得很有意思用“结果得到了什么”的发问让人们思考“人生应该追求什么?”舒巧在舞剧中构织世俗情缘与宗教信念的冲突必然表明自己的主张:世俗情缘应服从于宗教信念抑或是宗教信念应让位于世俗情缘。她只是将人性检省中普遍存在的课题展示在我们面前在永恒与瞬息之间在精神的超然与肉体的欲求之间人性将会怎样抉择?在论及《诱僧》之前之所以要扯上这样一段关于《达赖六世情诗》的话语在于《诱僧》也有一个类似于《达赖六世情诗》的主题旨意即“参透了名利权势是非仍逃不过爱欲纠缠”。舞剧《诱僧》根据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这位也是舞剧《胭脂扣》所依托的文学原著的作者在《诱僧》中刻画的所谓“诱”之“僧”乃是唐初大将石彦生是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而逃亡、又经红萼公主为其献身后而遁入空门的一代名将但正如文学作者和舞剧编导都认同的——背景是不重要的身份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无关于背景也无关于身份的人的心性。而《诱僧》所传达的是纵然在“梵音中万念俱灰”也“逃不过爱欲纠缠”的心性(或者如出家人指斥的“心魔”)。舞剧《诱僧》分两幕各由6场构成第一幕是“由将军到和尚”,6场分别是“对奕、追杀、解围、献身、葬红、出家”;第二幕是“由守戒到破戒”,6场分别是“剃度、修持、道场、心魔、决斗、思索”。看得出舞剧的两幕戏都各在讲述一个过程第一幕是人物身份的变化过程这当然不可能不在一定的背景中去解读第二幕是人物心性的变化过程显然是在一种既无背景又无身份的解读语境中。但事实上“无背景”的“空门”也是一种背景“无身份”的“修行”也是一种身份舞剧所剔除的只是故事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社会身份从而想使舞剧对于人之心性的揭示更具普遍性也更具恒常性。对于舞剧《诱僧》我还比较关注应萼定在《编舞随想》中的一段话“好几年前在新加坡看到小说《诱僧》那是一个短篇当时直觉是一个舞剧题材……也许是职业的本能深感舞剧题材的难找偶然发现一个好题材竟然如梦一般在脑际萦绕不休……由于短篇的材料不够一部大型舞剧的容量来港后又与李碧华一起以她的长篇结构成这样一部舞剧——增加了男主人翁出家前所经历的丧君失权之恨、情人舍身之痛由权倾一时的巅峰坠入惶惶如丧家之犬的逃犯之背景;不过重心与核心仍是(原来直觉的)‘心魔’……”(引自香港舞蹈团的《诱僧》场刊)。

 

5.舞剧《女祭》之后的创作是《倩女幽魂》,应萼定想要做的,似乎仍然是“在喧嚣的尘世中不被五色所迷,不为人欲而惑,永远以一颗水晶般通体透明的心灵直逼人生,发出一个个最单纯最本质的问题,并以爱的呼唤指引人生舟楫的渡航”(引自香港舞蹈团《倩女幽魂》演出场刊)。舞剧《倩女幽魂》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改编,其阴阳两界、人鬼之恋的故事,一反舒、应最初合作舞剧《画皮》(也是“聊斋”故事)的旨意,倒有些追随舞剧《胭脂扣》的迹象。舞剧《倩女幽魂》由三幕戏加尾声构成,分别以“地狱·孽”、“人间·迷”、“地狱人间·舍身”、“人间地狱·奈何”为题,讲述了女鬼聂小倩与书生宁采臣的阴阳恋、人鬼情。忽然联想到舒巧几乎在同一时期为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舞剧《青春祭》,其以“生命、爱情、自由”循环为题命名场次的做法似与《倩女幽魂》相通。当然,舒巧已不像应萼定那样“仍在以舞蹈作一次美的铺排、善的张扬和对爱的呼唤”;她在完成爱情对生命的升华后,开始了对自由的追求,开始了“若为自由故,二者(生命与爱情)皆可抛”的实践。

 

6.在《女祭》和《倩女幽魂》的创演之间应萼定为香港舞蹈团创编了《如此》。《如此》有一个副标题叫做“五则现代寓言和一个真知旅程”因此就舞蹈体裁而言它不是大型舞剧而是“舞蹈系列剧”或是“大型舞蹈组诗”。我们注意到应萼定的上述4部作品都创演自香港回归祖国之前。4部作品中只有《如此》于199710月底参加了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如此》也因此比上述3部作品为更多的国内观众所熟悉。《如此》所表现的五则寓言分别是“虹法、雾含、海引、圣莹和雷知”是从新加坡著名学者陈瑞献的百余则寓言中选出的。在《如此》问世之前应萼定也曾用陈瑞献的诗来编舞关于这种合作方式应萼定曾写道“文字与舞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和符号。瑞献以文字来记事寄言我是以人体律动的强弱、张弛及空间运动的疏密、畅滞的结构来凝聚张力、营造氛围。这不但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移位也是审美经验的移位。我不奢望提供一种按图索骥的图本来对应瑞献的寓言文本我只希望舞蹈能以自身的品格和魅力提供另一种视角、另一种审美经验来观照瑞献的寓言。一如《虹法》篇中的白光之于彩虹形式不同本质却是一致的”(引自香港舞蹈团《如此》演出场刊)。在《如此》的演出场刊上刊印着这五则寓言,寓言简洁且又极富形象的运动感和运动的形象性。如“虹法”“在旷野旅者对一大团白光说‘我无法正视’。白光立即化为八道彩虹”。如《雾含》“美丽的七彩湖那边一团雾静静飘来湖这边—对男女旁包住他们。在无休止的雾流与冰点点触中男的消失只留下呼唤声女的双掌跟她的双手割开不停悸动她拔腿飞奔。”如《海引》“平波水镜泳者像一尾彩鱼。霍地海水大陷落滔天巨浪把她卷入云。在‘永别了母亲’的苦受中她终能以深深呼吸随巨浪的规律翻滚千百里霍地她被抛到活脱亮丽的海岸上”。又如《圣萤》“—只萤火虫发现一座圣山后不断游说终于引得恒河无数萤火虫上山去而整座山和山心一入夜就熠熠生辉远远在对岸也清楚看得见。”再如《雷知》“深深暗夜里雷想看只蜗牛画在人行道上的一只蝶于是电光闪。在电光闪闪照亮银蝶而银蝶闪闪反射电火的同时两者相抵消一齐在白灿灿中消失掉”。稍加分析可以看到应萼定对陈瑞献寓言的“百里挑五”有一些共性一是选择变化着的事物二是选择强对比的变化三是选择有层次的光效——从荧光的积少成多到电光的稍纵即逝从雾光的若隐若现到虹光的色彩斑斓……如果说事物的运动变化与作品的“可舞性”相关那事物的光效层次则是相关于作品的“可视性”只有“可舞”与“可视”的题材才可能进一步去建构人们的“禅意”联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9月鸣枪
北京气象部门将对应极端天气发送预警短信
五星红旗飘扬伦敦奥运村 中国举行升旗仪式
全国已有33个城市出台楼市微调政策
中国在联叙团部分军事观察员完成任务回国
中海油与壳牌签订合同勘探南海莺歌海两区块
西共体参谋长研究派兵马里具体方案
美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审计美联储议案
法西两国呼吁欧元区尽快实施对西银行业救助
国务院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