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祭》到《奔月》——应萼定大型舞剧创作随想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文娱- 文化纵横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从《女祭》到《奔月》——应萼定大型舞剧创作随想
于平 • 2010-06-0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1.在中国当代舞剧创作中应萼定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在他的视野中上有李仲林、李承祥、舒巧等舞剧名宿下有张继钢、陈维亚、赵明等舞剧新秀。但事实上应萼定舞剧创作的出道就是随名宿舒巧共行而他进入独立创编后的作品以及他总结出的舞剧创编方法又启迪了许多新秀。在我看来谈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不能不谈及舒巧而谈及舒巧的舞剧创作又不能不谈到应萼定。这是因为尽管舒巧最初涉足舞剧创作受到李仲林的影响并常常作为李仲林的合作者出现但舒巧与李仲林分道扬镳后首选的合作者就是应萼定。应萼定与舒巧合作的舞剧达6部之多接近舒巧大型舞剧创作的半数。实际上与舒巧的合作也是应萼定舞剧创作生涯的发端。就总体而言应萼定的舞剧创作可以大致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他作为舒巧的助手并与舒巧合作的时期这期间两人合作的作品有《画皮》、《玉卿嫂》、《黄土地》、《岳飞》、《达赖六世情诗》和《长恨歌》。第二个时期是他接替舒巧担任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的独立编导的时期这期间的舞剧作品主要有4即《女祭》、《诱僧》、《倩女幽魂》和《如此》(最后一部《如此》其实可视为一部“舞蹈诗”)。第三个时期是他从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卸任后在各地游走创作的时期创作的舞剧主要有《深圳故事·追求》、《澳门新娘》和《奔月》也偶尔应余秋雨之约导演了黄梅戏《秋千架》。要了解应萼定的创作(同时也为了解他与舒巧合作期间在舞剧创作中发挥的作用),不能不从他与舒巧的合作入手。在最初的作为助手的舞剧创作时期应萼定主要的工作是在舒巧确定总体构思和整体结构后与舒巧分工完成各幕各场的创作。在两人合作的舞剧中舒巧偏重对舞剧主要人物的性格定位和舞段设计应萼定则较多地担负起营造舞剧戏剧场景和推进舞剧戏剧情势的重任。换句话来说应萼定较多地在琢磨舞剧讲述的“解读背景”问题。舞剧《黄土地》是体现出他在这方面的功力并从而体现出他的舞剧叙述风格的第一部舞剧。早在1988香港舞蹈团在“全国舞剧观摩研讨会”期间演出《玉卿嫂》和《黄土地》之际我就指出过舒巧、应萼定在“合作”舞剧创作中的差异性。舞剧《玉卿嫂》以玉卿嫂和庆生的“双人舞”作为舞剧结构骨架的讲述方式与《黄土地》以群舞营造场景、推进情势的舞剧构成方式很不相同而后者体现的正是应萼定对舞剧讲述方式的独特追求。                

 

2.论及应萼定的舞剧创作要从他独立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女祭》着手。舞剧《女祭》由香港舞蹈团首演于l995年。在演出场刊中应萼定谈到了该剧创作的缘起他说“《女祭》的缘起始于去年(1994)《城寨风情》的创作。《城寨风情》的布景由本港一位杰出的年轻设计师担纲……他就是何应丰。有一次他和我聊起自己的祖母完全无法与孙女沟通的种种情景并进而发挥其艺术想象一对骨肉亲情相互间的隔阂与距离面对死亡将会发生何等惊心动魄的情景?这一想象中的情景竟成为萦绕脑际排遣不开的一个意象于是就有了何应丰故事编写兼舞台及服装设计、龚志成作曲、张国永灯光设计这样一个创作组合……余秋雨先生担任本剧的创作顾问在众多的素材和意象取舍组合中给予我提纲挈领式的意见。特别是他关于‘艺术的最高形态是仪式’、‘生命过程就是一场场不同的仪式’的见解……令我真有豁然开朗之感。”〔引自香港舞蹈团《女祭》演出场刊〕。为着某种“萦绕脑际排遣不开”的意象又为着某种“过程就是仪式”的见解应萼定用舞剧讲述的故事被概括为“一个在男权社会中的女人竟将亲生女儿变作男儿抚养冀望摆脱女人的宿命然而终被长期挣扎于性别倒错的女儿离弃孤寂终老……”。这部由余秋雨命名为《女祭》的舞剧共由13个分场构成即“弥留、红饰、卵热、女相、男优、落红、礼赞、决裂、折腰、离忧、红尘、梦觉和招魂”。看得出舞剧从剧名到场名都充满了“仪式感”舞剧编导一方面视“仪式”为自己追求艺术的最高形态一方面也将这一追求奠基在人生过程的具体“仪式”中。

 

3.舞剧的故事讲述往往依托于人物设计应萼定“在舞剧中设计了三个主要人物——老爷、母亲、女儿。老爷深居在高门大户之内端坐在殿堂之上他的婚礼无非是为了要个儿子。所以女人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个生育的机器。母亲满怀着幸福的希望却将人格丧失于新婚的床上女儿被莫名其妙当作男孩培养却无奈本性提出强烈反抗”(引自冯双白《评舞剧〈女祭〉》,载《舞蹈》1996年第5期。)在舞评家冯双白看来“虽然舞剧的故事和情节是围绕这三个人物组织起来但全剧却是以母亲的心理动机为推进剧情发展的动力。这一点不但体现在舞剧以母亲的独自回忆作为全剧的开头和结尾以母亲的心理流动结构了全剧并且还在于编导围绕着母亲比较有特点地组织了三种艺术的情境:l、母亲在刚出嫁那一天的遭遇和感受;2、母亲在生出自己女儿时的复杂心理;3、女儿对属于自己女性生命权力的追求和由此产生的对于母亲的背叛以及追求和背叛之间所造成的巨大心理矛盾”(引自冯双白《评舞剧〈女祭〉》)。用仪式来结构生命过程同时用人物来组织故事情节然后以主要人物——母亲的心理流动来编织艺术情境……这是应萼定在离开舒巧之后的第一部独立创编的舞剧而这种舞剧的总体构思方式作为应萼定的自觉追求其实在舞剧《黄土地》对于翠巧这一人物的塑造中己见其端倪了。事实上应萼定在舞剧创作中的特殊功力和独有定力更体现在动人场面的舞蹈编排上“《女祭》中有不少仪式化的、或者带有仪式心理过程的场面如婚礼、生育如被当作男子养育的女孩子第一次月经来潮时心中的震撼和对自己性别的认同等等。其间从舞蹈编排来说有不少场面颇为动人舞蹈语言组织得也很有特色。如舞剧中三分之一的舞蹈段落围绕着老爷、母亲以及他们所处的背景性环境展开。所谓背景性环境主要是指高门大户人家的婚礼的环境。编导选择了多样的舞蹈素材交代婚礼表面上的隆重和人物心理上的扭曲。在这里中国民间舞中的安徽花鼓灯、胶州秧歌等的动作素材都被编导用来传达人物的心理那是一种扭曲与热烈奇特地组合在一起的动作形象是在外表之隆重能够听到心灵之沉重叹息的动作形象……”(引自冯双白《评舞剧〈女祭〉》)。在我看来冯双白的舞评抓住了应萼定舞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其场面舞蹈的编排往往围绕着人物的“背景性环境”来展开。这也体现在应萼定此后的多部舞剧创作中。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9月鸣枪
北京气象部门将对应极端天气发送预警短信
五星红旗飘扬伦敦奥运村 中国举行升旗仪式
全国已有33个城市出台楼市微调政策
中国在联叙团部分军事观察员完成任务回国
中海油与壳牌签订合同勘探南海莺歌海两区块
西共体参谋长研究派兵马里具体方案
美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审计美联储议案
法西两国呼吁欧元区尽快实施对西银行业救助
国务院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