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商品化带来危机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文娱- 文化纵横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苗绣:商品化带来危机
本刊记者 金多优 • 2010-05-1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收藏于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内的苗族盛装,采用破线绣工艺,绣于清末,耗时四年完成。(金多优摄)

在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的“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内,陈列着几件被称为“盛装嫁衣”的苗绣精品。它们原来的主人叫张秀英,曾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大肆收购、贩卖苗绣,后来暴病而亡。

苗乡人有一种说法:“卖掉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要被惩罚的。”20多年过去了,“报应”一说早已在经济利益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越来越多的“张秀英”游走于各个苗寨和“客户”之间。特别是经过最近几年近乎疯狂的“掠夺式收购”后,现在已经鲜有精品苗服穿在本族女人的身上了。经过层层转卖,它们流落在收藏者的展柜和服装贩子的手上。人们不禁会问:苗绣的真正价值应该怎样体现?商品化对苗绣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是良方还是毒药?苗绣是否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穿在身上的图腾

谈到刺绣,人们常常最先想到的是“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但在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馆长曾丽心里,苗绣的地位更胜一筹。“由于宣传太少,苗绣的知名度不高。但不论从种类上还是精美程度上,苗绣都不亚于四大名绣。”曾丽说。

苗绣的工艺种类超过20种,挑绣、绉绣、叠绣等都是其他刺绣中没有的技艺。据了解,有一种名为“双针锁”的绣法,起源于汉代,现在已经很难看到,却在苗绣中保存下来;“破线绣”则是把一根丝线破为数根,用比发丝还细的丝线刺绣,一张绣片常常要花去几个月的时间。

四大名绣的图案大多是花鸟鱼虫、熊猫、老虎一类,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相比之下,苗绣则承载着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写实,和现实物态毫无关系。“苗绣更侧重展现天、地、祖宗、人类、生灵、图腾等,通过它,我们可以认知苗家人的生命观、宇宙观,”这是曾丽对苗绣图像的概括。

苗绣也是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兼有文字和图像的功能。由于苗族人至今没有形成可通读的文字,苗家人文化历史的传承,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口头文学以及他们的衣装和衣装上的刺绣。

据介绍,苗绣的内容和绣法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绣什么、怎么绣、何时绣、绣在哪儿,苗族老祖早已经约定好、规定好,自有他们的体系和讲究,”曾丽说。在传统的苗族人中,凭着绣衣去认祖认宗,凭着绣衣去决定能否开亲,凭着绣衣去了解衣服主人的身家,凭着绣衣去决定要不要把这个绣花的姑娘娶回家,凭着绣衣可以知道主人在族人中的地位,凭着绣衣可以知晓主人家住哪里,等等。

 

商品化是一把双刃剑

曾几何时,刺绣的重要性在苗族人的观念中等同于生命,而如今它的意义却已悄然改变。

在北京的潘家园、上海的城隍庙和新天地、云南的丽江古城、广西桂林的阳朔西街,人们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出售苗绣的商铺,曾经的文化图腾摇身变成了市场经济中的商品。过去20年里,一块手工苗绣从最初的几十元飙升到现在的几万元,很多以贩卖苗绣起家的苗人都已经走出村寨,住进了城市的大房子。

市场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苗人的刺绣热情,很多放下织机多年的苗族妇女重操旧业。然而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记得我曾经在苗绣上看到过龙凤呈祥、富贵牡丹的图案,感到很好笑。这些都是汉文化的产物,却被绣在了苗族人的服饰上。在苗族的传统里,根本没有凤的概念。”曾丽说。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实现最高的经济价值,很多苗族人开始为了迎合外界的口味制作苗绣,老祖宗规定的图案和绣法被他们抛弃,原本需要绣制几个月的图案短短几天内就可完成。对此曾丽非常担忧,“这些为迎合旅游需要赶制的苗绣做工粗糙而且缺少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商品化会使苗人失去刺绣时那份对祖先、对神灵顶礼膜拜的心境,将刺绣的性质变为‘赶活儿’”。

商品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机械化生产的出现。同手工苗绣相比,机制苗绣更加平整,图案更加精美,当然价值却不及手工苗绣的几十分之一。曾丽认为,机械化生产只能保留苗绣表层最肤浅的东西,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苗绣更宝贵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的东西。

 

双管齐下保护苗绣

经过对许多苗族村寨的考察,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晓辉发现,尽管受到强大冲击,但苗绣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仍然顽强地存在于苗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虽然大多数苗人现在更加青睐物美价廉的新服饰,但在节日、聚会、婚嫁等重大神圣的场合,传统服饰仍然没有缺席。“苗绣的前景不悲观但也不容乐观,”他说,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在不久的将来,传统苗绣将有可能完全从苗族的生活中消失。

2008年10月,贵州省文化厅启动了《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工程。这是我国首个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全面、系统、完整地采集收录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苗族支系刺绣工艺的国家数据库。通过一张数据卡片,人们可以看到研究人员实地采集的苗绣纹样图片和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盛装妇女全身像。除了图片,卡片还用简洁严谨的表格提供关于这个支系苗绣的材料、功能、工艺特点、艺术风格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等丰富的信息。这项收集工作将于2011年底完成。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罗新民称,《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在方式和手段上的一次创新和突破。

相比官方,民间对苗绣的保护启动得更早。曾丽和父亲曾宪阳就是众多民间苗绣保护者中的代表。曾宪阳人生的最后30年与收藏和研究苗绣文化为伴。父亲去世以后,曾丽用羸弱的双肩担负起了传承和发扬苗绣文化的重任。如今曾家藏品的十分之一被陈列在贵阳市白云区的这家博物馆内。曾丽透露,自己的下一目标是把苗绣博物馆开到北京。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9月鸣枪
北京气象部门将对应极端天气发送预警短信
五星红旗飘扬伦敦奥运村 中国举行升旗仪式
全国已有33个城市出台楼市微调政策
中国在联叙团部分军事观察员完成任务回国
中海油与壳牌签订合同勘探南海莺歌海两区块
西共体参谋长研究派兵马里具体方案
美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审计美联储议案
法西两国呼吁欧元区尽快实施对西银行业救助
国务院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