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娱乐:地坛庙会上的灯谜老人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文娱- 文化纵横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不仅仅是娱乐:地坛庙会上的灯谜老人
本刊记者  张靖 • 2010-03-01 • 来源:北京周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农历虎年春节,北京地坛庙会游人如织,络绎不绝。从大年初一至初七,慕民俗之名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暂时摆脱紧张、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回归民族传统。

作为京城庙会文化的复兴地,地坛公园自1985 年至今,始终坚持传统庙会风格,坚守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与逐步兴起的新型庙会、现代庙会分庭抗礼。而焚香祷告、民俗表演、民间小吃等传统的游园形式也像是有着恒久的生命力。

今年,地坛庙会的民俗表演集中在方泽坛内。口技、耍幡子、戏曲等各色舞台倚着圆形围墙依次排开。在靠近方泽坛北门的地方,有一个约3 平方米 的小台子。红黄两色装饰的背景板上,灯谜擂台四个大字十分打眼。台上道具异常简单:一桌、一凳,外加几百张灯谜字条。一位老人站在台中央,向台下五、六十人讲解着什么。

走近一看,老人正在介绍猜灯谜的规律和方法。台下观众则像小学生似的频频点头。随后,老人将准备好的灯谜逐一挂上背景板,开始检验台下"学生们"的学习成果。猜谜人不仅要猜出正确答案,还要依据刚刚所学的规律解释推理过程。讲得好,有礼品,如果是瞎蒙乱撞,可要遭到老人的批评。在老人心中,灯谜是一门学问,是神圣的,藏着文化,浸着传统,容不得半点马虎不敬。要是遇到构思特别巧妙的灯谜,老人还忍不住亲自讲解其中的奥妙,以飨观众。

时间嘀嗒,擂台上的灯谜被猜中,被更新。字谜的内容也是变化无穷,无所不包,从诗词歌赋到流行用语,有猜人、猜物、猜字的,有猜国内的,也有猜世界的。台下观众被这方小小的灯谜世界深深吸引,有的冥思苦想,有的若有所悟,即使半晌都猜不出一条灯谜,也不愿离去。一位观众在准备离开的时候,向台上的灯谜老人深深一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谢感谢!"一位粉红的小姑娘稚嫩地叫着"爷爷,爷爷,这条灯谜我猜不出,可是谜面的句子像诗一样美,您能解释给我听吗?"一名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在擂台前面站了一个下午。他坦言自己不善猜谜,但不愿放弃这个难得的长知识的机会。散场时,他还和灯谜老人约好,次日再来捧场。

灯谜老人名叫程荣林,苏州人,今年68 岁,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的退休研究员。这位1965 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原子能化学专业的理科才子却自幼酷爱诗词歌赋,至今累计创作了近千首诗词,其中藏头诗就有300 多首。

程荣林在初中时与灯谜结缘。当时,苏州市文化宫经常举办猜灯谜活动,将年幼的他引入了精彩纷呈的谜语世界。这个兴趣陪伴他度过了高中、大学,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79 年。程荣林加入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灯谜创作组,并是北京灯谜刊物《紫禁城文虎》的编委会成员。2009 年,他被选为中国民间艺术家灯谜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也是北京市获此荣誉的唯一一人。

1985 年,程荣林作为劳动人民文化宫灯谜组成员,首次参加了地坛庙会的表演。此后又间隔地参加了几届。自2007 年起,他每年都应邀来地坛庙会讲谜,还拥有了一些"粉丝"。谈起灯谜,程荣林口若悬河。对他来说,庙会灯谜的娱乐功能是不言而喻的。而他坚守这块方寸舞台的更重要原因,是普及灯谜文化。

据他介绍,灯谜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是从汉字字音、字形和字义的特点中孕育而生的。灯谜里又包含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知识,可谓包罗万象。中国最早的灯谜要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当时的歌谣中已经蕴藏着灯谜的因素。春秋战国时出现了叟词和隐语,成为灯谜的雏形。宋朝时"灯谜"盛行,文人墨客、普通百姓都乐于其道。清朝时涌现出灯谜社团。新中国成立后,灯谜有了新的发展。各地都组建了谜友联谊会等组织。改革开放后,诞生了全国性的宣传刊物中华谜报,后改名为中华灯谜。80 年代,北京的灯谜界非常活跃,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举办大型活动。元宵节灯谜活动还曾出现百余人在雪中排队买票的情形。新时期的灯谜甚至与经济也挂了钩,成为一些企业宣传自己的一种形式。从横向看,各类灯谜组织遍及台湾、香港,甚至是东南亚国家。可以说,有华人华侨的地方,就有灯谜。

灯谜的魅力在于它的知识性、益智性、文学性和宣传性,娱乐和趣味性倒还在其次。想要编出精彩的灯谜,较强的文学语言功底必不可少。编灯谜时的逆向思维和猜灯谜所需的发散性思维更能弥补学校里以培养正向思维能力为主的不足。鼓励孩子从小接触灯谜,有利于开阔思路,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当然,想要做猜谜能手,自然要博览群书,丰富知识面。此外,灯谜还可以配合任意宣传主题,如改革开放、五讲四美、体育奥运、低碳节能等,都可以用灯谜的形式加以宣传。

尽管魅力无穷,灯谜却和其他许多传统文化形式一样,正在走下坡路。程荣林深深感到,春节期间来地坛猜灯谜的观众人数在逐年下降。为了留住观众,达到普及灯谜文化的目的,他也在摸索经验。比如,猜谜之前先教会观众基本推理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准备适合的灯谜,避免过于艰深晦涩…… 七天庙会下来,程荣林准备的近400 条灯谜中有60%70% 被破解。"观众猜得出,才能娱乐,才能受到鼓舞,从而喜欢上灯谜"。

今天,身处经济发展浪潮中的年轻人工作繁忙,压力大,容易浮躁。而灯谜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都需要凝神静气,用心捉摸,因此与年轻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今年地坛庙会上,就有不少年轻人原本好奇的走近灯谜擂台,当看到背景板上"传统文化"四个字后,却又摇着头走开了,仿佛在说"传统文化与我无关!"

程荣林也表示,北京谜友联谊会年龄最大的会员有八十多岁,主力全部是五、六十岁。最年轻的也已有三十多岁了。从全国看,灯谜界都显得后继乏力,仅靠各地灯谜社团的四、五千人坚守这株民族文化的奇葩。

尽管如此,程老深信,灯谜文化的生命之树将会常青。凭借着它的魅力与功能,定能传承发展下去。他同时希望,媒体能够在宣传与推动中华民族文艺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西方的传统填字游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报刊杂志几乎无一例外地坚持每期刊出一题。然而在中国,目前仅有山东齐鲁晚报、东营日报等为数不多的媒体坚持每日刊登一条灯谜。

124 ,为配合宣传庙会文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邀请地坛庙会负责人和程老先生一道作了一期关于灯谜的节目。一些新生的灯谜网站的建立以及网络灯谜大赛的举办也使程老先生对灯谜文化的未来更有信心。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网络或将为灯谜的发展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也许,与其他一些传统文艺形式相比,灯谜文化还算幸运。地坛庙会宣传科负责人表示,无论多么艰难,都会将灯谜文化作为庙会的保留节目,坚持下去。今年的元宵节,北京的谜友们又可以在老舍茶馆聚会切磋。然而不可否认,每年庙会的民俗文艺展示空间正在缩水。土特产品的贩卖占据了庙会的大部分地盘。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艺,已经迫在眉睫。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9月鸣枪
北京气象部门将对应极端天气发送预警短信
五星红旗飘扬伦敦奥运村 中国举行升旗仪式
全国已有33个城市出台楼市微调政策
中国在联叙团部分军事观察员完成任务回国
中海油与壳牌签订合同勘探南海莺歌海两区块
西共体参谋长研究派兵马里具体方案
美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审计美联储议案
法西两国呼吁欧元区尽快实施对西银行业救助
国务院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