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结束对阿富汗、缅甸、澳大利亚、索罗门群岛的访问返回华盛顿途中,在位于夏威夷的东西方中心发表亚太政策演讲。
在这篇题为《美国接触亚太之视点》的演讲中,克里表示,美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亚太地区,今后两年半奥巴马政府将以“双倍的努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克里认为,亚太地区面临可持续经济增长、清洁能源革命、增进区域合作、地区人民福祉等四大机遇,这些机遇只能在实现“基于规则且有机制保障的地区秩序”前提下才能实现。
关于南海问题,克里以不点名方式批评了中国。他重申美国对主权归属不持立场,无意把任何解决方案强加给任何一方,但在意解决问题的方式,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恫吓与胁迫的方式推进领土声索,坚决反对任何大国强加给小国的关于航行和飞越自由的建议,所有声索方必须以和平和大小国平等的方式共同努力解决争端。
关于对华关系,克里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和平、繁荣、稳定并且在亚洲和世界上发挥负责任作用、支持经济和安全领域规则的中国崛起,致力于同中国拓展合作和共同利益并建设性管理分歧,避免掉入战略竞争陷阱。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边高喊口号一边寻求势力范围同样是建立不了新型大国关系的,而是要靠应对共同挑战的更多更好合作,靠共守规则。美中正在伊朗核谈判、朝鲜、气候变化、反海盗、南苏丹等问题上开展有效对话与合作。
以上内容具有针对性、刺激性,在反驳之余,我们需要静下来细细审读克里的这个演讲,看看里面到底埋伏了哪些深意,意味着美国亚太政策、对华关系的哪些趋向。读懂它们而不是流于浅表,对我们做好下阶段的对美和总体外交工作将是富有意义的。
要看到,克里发表这个演讲,有三个基本背景:
第一,奥巴马政府的国内外声望急剧下跌,对外战略则陷入因伊拉克、乌克兰、中东、东亚问题而起的“四线紧张”,被批“愚蠢懦弱”、“虚软无力”、“犹豫不决”,“亚太再平衡”战略调整的严肃性和可持续性也遭受广泛质疑。为了缓解批评压力,扭转世人对美国影响力衰落的印象,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对伊拉克极端势力实施定点空袭,加紧斡旋以巴冲突,实施新一轮对俄制裁,加大介入南海问题,主办首次美国-非洲峰会等。
克里在这篇演讲里大肆吹嘘其“18个月内第6次亚洲之行”的成果以及在返国飞机上仍在同中东各国外长通话的“辛劳”,刻意强调美国与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韩国同盟关系的牢不可破和多边化进展,也介绍了奥巴马政府全球外交的诸多“业绩”,矢口否认美国正在从全球各地“退却”、“抽离”,宣称美国在紧急应对此起彼伏的国际危机时,永不会忘记追寻事关美国利益的长远战略目标。
第二,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议刚刚在缅甸首都内比都落幕,中美在会上就南海问题的过招打了“平手”。东盟方面没有积极呼应克里和菲律宾方面分别重申或提出的“冻结”紧张局势“三不建议”和“三步走计划”,但对南海局势表示“严重关切”,部分东盟国家与美国进行了双边协调。中国和东盟方面初步就解决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达成共识,也就是分别在中国与直接争议国双边层面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在中国与东盟关系层面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这一微调承认了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有整体利益,有助于拉住东盟国家不进一步倒向美国。
克里对自己在内比都的“外交努力”意犹未尽,根据会议形势进一步强化、充实了美方的政策宣示,自己为自己打圆场,自己把自己打扮成“胜利者”。克里阐述的政策主张进一步暴露了美国“假中立、真偏手”的面目,再次表明美国是从势力范围争夺角度理解中国的南海维权行动的,虽不愿在南海与中国正面冲突,但也不准备做出战略和政治退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中美关系仍陷低谷,但奥巴马访华在即,美方不仅需要届时两国关系拥有合适的气氛,更需要尽快启动成果筹备工作,时间已很紧迫。克里在演讲中再次证实奥巴马将于今秋赴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首次宣布了奥巴马的三大与会重点,分别是促进经济和可再生燃料的使用、支持小微企业和女性对经济的参与、扩大教育交流。这三大与会重点与奥巴马在美国国内推行的经济社会改革思路高度吻合,无不着眼于奥巴马的政治遗产和民主党在2014中期选举、2016总统大选的选情。
在美国国内,2009年奥巴马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被普遍视为失败,奥巴马因此背上了政治包袱,不能允许其第二次中国之行再次“无果而归”。克里此次发表的虽是“亚太政策演讲”,却用近半篇幅大谈奥巴马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思路和国内能源政策,另外用了30%的时间讲加强对亚洲青年人工作的必要性,还对中国的人权和信息自由状况进行指责。这绝不是偶然的跑题,而是着眼美国国内政治的刻意强调。
克里进一步指出7月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对外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美中两个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决心推进低碳经济增长模式;美国致力于与亚太各国共同规划一个可持续能源计划,美中正为此加强合作。克里是在含蓄而现实地提条件了:美中当然可以共建新型大国关系,但必须有符合美方利益需要的实际行动,当务之急是为奥巴马访华准备足够多可供其带回国有所交代的成果,特别是在气候变化、经贸以及人权领域,这些都是攸关奥巴马国内政治处境的大问题。
联想起前不久奥巴马在一周内接连两次利用接受媒体专访之机挖苦中国的不正常举动,可以看出美国高层处理中国问题的心态。他们不想公开展现任何可被美国国内解读为“取悦中国”的姿态,相反很有动机蓄意摆出能在美国国内为其加分的“敲打中国”强硬。当他们在内部向中方提出种种要求得不到痛快满足而期限又日益临近时,那种在奥巴马首任就开始积累的对华情绪“小宇宙”难以自控地爆发出来。
随着中国的加速崛起和美国内外困境的挥之不去,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的攻守态势正在改变。于是,一个新的奇特现象出现在克里国务卿的这篇演讲中:过去两年,是中方时常提醒奥巴马政府对待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但现在,有关说辞却被美方拿去用来指责中方了。这在本质上是件好事,当中美都同意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不能“只说不做”、“口惠而实不至”时,尽管双方对新型关系究竟需要以何“实”支撑有不同的理解,但至少总体共识向前迈进了一步。
中方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态度是真诚的,希望奥巴马第二次访华取得成功的心情也与美方一样迫切。但确保一次访问成功,成果从来都不应是单向提供的,双方需要深入了解对方到底想要什么,并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缩小分歧、互相照顾。求人就得有个求人的样子,一边求人一边骂人是不敬。显然,作老大发号施令惯了的美国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否则克里这样一篇演讲中怎么会无甚忌惮地塞入那么多苛责中国的内容呢?奥巴马访华临近,美国需要收一收情绪,那些耳熟能详的指责说多了,无助于解决问题,最终吃亏的将是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