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外交?
中国的北部邻居朝鲜近来频繁摆出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微妙姿态。
8月底,朝方通知联合国方面,朝外相李洙墉9月将赴纽约出席第69届联大。朝外相上一次现身联大,是在15年前。有鉴于纽约是朝美保持私下接触的主要渠道,李洙墉的到来会不会留下美朝沟通的新记录,引人猜测。
此前一个已获证实的消息是,一个由中情局和白宫官员组成的小组8月份取道韩国对朝鲜进行了18个小时的秘密访问,与朝方就2012年11月被朝鲜当局以“颠覆朝鲜政府的敌对行为”为由扣押的韩裔美国人裴俊浩的命运问题进行谈判。
三名美国公民正被朝鲜扣押,除裴俊浩外还有马修·米勒和杰弗里·福尔。9月1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分别发表声明,对3名被扣公民表示高度关注,要求朝方放人。2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放了对3人进行采访的视频。CNN报道,该台记者是受朝方邀请赴朝采访文体活动的,接触3名被扣美国人是朝方未事先告知的突然安排。
在采访中,3人呼吁美国派遣一名“高知名度的”特使尽快访朝,直接请求朝鲜政府将他们释放。美国媒体认为,这是朝鲜当局以手中的美国“人质”为筹码,向奥巴马政府发出了派特使赴朝直接接触的信号,显示了朝重返国际社会的紧迫感。
面对朝鲜的外交讯号,奥巴马政府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它的外交政策正受到共和党对手和国内舆论的围攻,被视作碌碌无为、软弱可欺,理论上并不存在向朝放低政治姿态发出迄求的可能,更无向缓和方向调整对朝政策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又很难抵御成功解救被扣美国人的诱惑,内外交困的它实在需要一些外交政绩来提振政府内部士气,需要通过打几张外交牌来争取扭转极为不利的舆论颓势。奥巴马政府明知,朝的接触意图绝不仅限于协商解决被扣美国人命运。
朝心目中的“高知名度”美国特使人选有可能有三,一是前总统克林顿,二是前总统卡特,三是前新墨西哥州州长理查德林。此三人均曾在美朝关系中扮演特殊角色,也均曾对朝进行以人道主义为目的的访问。2009年8月,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以私人身份对朝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见到了朝已故领导人金正日,带回了被朝方扣押的两名美国女记者李丽娜、凌志美。返回华盛顿后,克林顿面见奥巴马总统作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访朝情况通报,但没有提出改善美朝关系的建议。
克林顿执政末期,在半岛南北关系缓和的背景下,美朝关系正常化之门一度微开,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了朝鲜,但克林顿未及实现访朝任期便告结束。小布什上台后,全面重审对朝政策,美朝关系正常化进程就此搁置。此后,朝鲜执意发展核武器,美国奉行敌视朝鲜的政策,美朝关系陷入僵至今。
朝与周边关系跌宕起伏
自2013年2月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以来,该国因其核导计划受到联合国空前严厉的制裁,生存发展严重受限,国际处境极度孤立。金正恩上台两年多来,已基本确立自己的绝对领导体制,但在改善对外关系方面突破无多。
朝与中国的关系处在历史较低水平。尽管中朝保持着工作层接触,主要的官员交流计划和经济合作项目照常进行,北京已多次派包括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特使武大伟、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内的高级官员赴朝沟通,但两国新任最高领导人一直未能按惯例实现互访。这说明中朝之间的根本分歧还没有弥合到能够促使北京下决心接待金正恩的地步。当前中朝之间的根本分歧,就是朝愿否摆出停核弃核实际资态以利重启六方会谈,而这放大一步讲反映了中朝高层在治国理念、改革思维和对世界的认识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在无法扣开中国之门的情况下,朝鲜似乎正寄希望于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打破制裁、解除孤立,但有关进程一波三折,进展不顺。
今年2月,朝同意与韩恢复举行中断7年的副部长级高层接触,并随之恢复了朝韩离散家属见面活动。但此后不久,半岛南北双方的对话势头因美韩举行包含“针对性遏制战略”新科目的一系列大规模联合军演而再次受挫。前不久,朝提出派啦啦队赴韩参加仁川亚运会,结果因韩方不能满足其政治性细节要求而取消了有关计划。8月29日,朝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发言人发表谈话,称韩美联合军演使朝韩关系陷入恶性循环,要求韩方在对话和战争之间做出选择。
从朝官媒近期报道可以看出,朝俄之间的经济团组互访活动明显增多。8月底,原分管朝中关系、有经济外交头脑的副外相金亨俊被任命为驻俄大使。这是朝事隔8年首次更换驻俄大使,表明金正恩政权有意调升对俄关系在朝国家生活中的位置。另有关于金正恩寻求访俄的消息通过韩国媒体透露出来,不过旋即遭俄外长拉夫罗夫否认。
朝日间的热烙已有时日。5月底,朝日外务省司局长瑞士会晤就日人质问题达成一定共识,朝拟以重启日本人质事件调查换取日放宽对朝制裁。这与其说是双方基于共同利益的相互靠近,不如说是两国在亚洲最孤立国家各自外交脱困需要之下的一拍即合。但此后,朝日融冰步伐明显放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可能起意访朝的传言也告平息。这显系美、韩联合踩刹车所致。安倍内阁出于拉台国内支持率之私利大搞对朝外交的举动已引起美、韩警觉,后两者担心日方擅自松动对朝制裁可能使美日韩同盟协作产生裂缝,并削弱各方联合压朝弃核的效果。
此外,曾主导包括朝核问题对外谈判和 朝对美外交的 朝鲜劳动党国际秘书姜锡柱访问了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国家,并在日内瓦出席国际安全研讨会。
“核心”问题仍未解决
朝的外交努力理应得到国际社会适当鼓励和合理回应。如果朝缓和对外关系的努力得到回报并转化为其放弃核武器,促使朝把精力集中到发展国家促进民生的正轨,将是东北亚之幸。如果朝缓和对外关系的努力得不到最起码的认可和呼应,一向自尊心极强且脾气倔强的她就极有可能退回去重新搞起试核射导等举动来,这不符合本地区各方利益。
但朝必须在两个关键问题上有清醒认识:第一,核问题是朝走出国际孤立启动发展议程绕不开的症结,国际社会在此问题上拥有最基本共识并进行着有效协调。不能否认围绕朝核问题的解决方案、朝韩关系的发展方向以及半岛和平机制的未来筹划,大国之间存在竞争和博弈,冷战阴云仍未消散,但无核、非战是大国对半岛局势的共同要求。不在核问题上显示建设性姿态,朝很难打乱国际社会的一致步调。
第二,中国是朝鲜不可替代、无可选择的“第一邻国”,中朝关系的改善是朝鲜走出困境、半岛局势实现转圜的先决条件。
中朝之间的冷淡状况看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两国两党的对话管道就已失效或关闭。中国不是冷战时期的前苏联或者美国,朝鲜也不是冷战时期的中国。认为朝将弃中国而走他方,或者说中国目前的对朝策略是在将朝推向美国或者日本的怀抱,是危言耸听、冷战思维。而对中国来说,“抛弃朝鲜”的选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稳定、正常、良好的中朝关系是中国周边安全和外交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须以符合两国共同战略利益的方式实现。 (作者系本刊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