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巴基斯坦塔利班头目哈基姆拉遭美国无人机炸死,这对刚结束对美访问,力推和谈,要求美停止无人机攻击的谢里夫犹如当头一棒。事件引发巴基斯坦国内的强烈抗议,美国态度却依然强硬,两国关于无人机的争议再度成为焦点。
美国为何坚持无人机反恐?
早在小布什时期,美国就开始利用无人机反恐,奥巴马上台后,美国进一步加大无人机的打击力度,倾力打造这一“反恐利器”。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统计,自2004年至今,美国发动无人机袭击378次,其中奥巴马任期内为327次。
对美国而言,利用无人机反恐具有诸多优势。
一是无人机安全高效,待空时间长。美国向来“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美军阵亡在美国内看来是天大的事,而无人机飞行敌区时不会发生人员伤亡的现象,可有效减缓国内压力。目前,美国常用的无人机“捕食者”和“死神”装满弹药的待空时间逾14小时,远高于F-16战斗机的4小时,可对恐怖分子保持持久压力。同时,无人机还具备瞬间打击能力。其可在几千英里以外的安全区域对嫌疑目标发起“发现-确定-结束”的快速打击行动,无人机上携带的导弹可在几秒钟内击中目标,常常是地上还未听到轰炸声,目标就已被击中。只要被美国情报系统发现,恐怖分子就很难逃脱。近年,包括原“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头目安瓦尔•奥拉基、“基地”原二号人物利比、“巴塔”前两号人物哈基姆拉和拉赫曼等均因此毙命。
二是无人机成本适中,能有效应对恐怖分子的“游击战”。之前,美国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反恐,代价巨大。据统计,美国海外军人人均年开支约100万美元,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总开支将高达约3.7万亿美元,这对目前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美国来说是巨大的负担。同时,美国反恐战争是一场非对称战争,美国在明处,恐怖分子在暗处,双方力量悬殊,美国出动大量兵力围剿犹如“大炮打蚊子”,且巴基斯坦和也门等地的恐怖分子常用山区、沙漠等地形打游击战,美国苦不堪言。而使用无人机花费不大,可轻松监视和实施准确打击,故在美国缩减军费开支,调整反恐策略,收缩反恐防线的背景下,成为颇受青睐的反恐方式。
三是有助美军事扩张和完善情报网络建设。因中东非洲恐患严重,美国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尼日尔和也门等地兴建了多个无人机基地用于反恐。这些基地不仅完成反恐的“本职工作”,还具有物质储备、后勤供应和搜集情报等功能,为美国近年加强在非军事存在打下基础。同时,因无人机打击发生在他国,不仅需要这些国家的情报支持和空中飞行授权,还需要建设诸如无人机地面基地和通讯卫星设施等。为获取这些支持,美国常给予相关国家大量安全和外交援助,这些国家无力打恐、经济落后,多乐于接受。借助这些基地、设施和当地人脉,美国的情报网络更加通达。
无人机反恐是美反恐霸权的体现
近年来,美国无人机行动,尤其是越境打击巴基斯坦境内恐怖分子的行动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美巴双方对此龃龉不断。根据国际法,美国欲使其海外打击恐怖嫌犯行动合法化,须证明该嫌犯正在参与“针对美国的敌对行动”,使用武力有“军事必要性”,并且再无其他合理替代方案(如逮捕),并得到行动所在国准许方可直接击毙恐怖嫌犯。毫无疑问,美国屡次在巴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越境打击恐怖分子是明显的侵犯巴主权和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联合国也曾裁决美侵犯巴主权。面对巴多次抗议和国际压力,美国依然我行我素,对巴无任何妥协与道歉,显示出美国一贯的强权政治与单边主义作风,美国将反恐利益置于巴主权之上,是其反恐霸权的突出表现。
实际上,美国这种只顾自己痛快,不寻求他国合作与谅解的单边无人机反恐模式,稀释了其反恐成效,反而得不偿失。一方面,美国不断将无人机行动扩展至也门和非洲等地,其打死的大多为低级别恐怖分子和平民,如在巴基斯坦就有400多平民因此遇难,导致当地反美情绪高涨,更多平民变得激进而加入恐怖组织,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难有实质减退。美国在也门搞无人机行动以来,“基地”组织半岛分支人数从2010年的几百人增加至2012年的数千人。此外,美国无人机行动“凸显美国的傲慢”,掣肘了美在当地医疗、教育等民事援助项目的开展,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政治纠纷。巴基斯坦就曾为此切断北约运输线路,影响了美国和北约在阿富汗的后勤补给。另一方面,美国无人机行动,尤其是中情局执行该行动时,没有固定的行事法规,不受国会与司法机构监督,并拒绝向公众提供任何相关信息,包括在何地运作、如何选择目标,何人负责及多少人被杀等,相当于凌驾于法律之上。美国官员和民众对此颇有怨言。布伦南出席中情局局长提名听证时,民主、共和两党参议员就曾严厉批评无人机秘密行动。国内的反对声浪,使美国无人机行动及其体系建设面临巨大掣肘。
美巴争议可能还会继续
美国现在仍将恐怖主义列为主要威胁,无人机是其主要的反恐方式。因此,要美国停止无人机行动需满足两个前提,一是恐怖威胁可控,二是相关国家具备独立打恐能力。但目前国际恐情严峻,从南亚到中东到非洲的不稳定动荡弧已悄然成型,还出现也门、索马里和叙利亚等多个新的国际恐怖策源地,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更加分散多元。同时,遭受恐怖主义之苦的国家大多安全力量薄弱,经济发展滞后,无法有效应对恐怖威胁,这也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挑战。
因此,短期内美国无人机反恐模式还难以被替代。就目前的美巴无人机争议而言,随着美国即将从阿撤军,持续打击“基地”及其他反美组织,防范南亚恐怖势力卷土重来,是其主要反恐目标。虽然巴基斯坦是美国的反恐盟友,但美国怀疑巴基斯坦的打恐诚意和能力,巴基斯坦谢里夫政府现又力推与塔利班和谈,美国对巴直接打击对美构成威胁的恐怖分子难报希望,因此,不会轻易放弃在巴的无人机行动,两国的无人机争议难以平息。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