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9月25日起,对除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之外的其他用电收取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由每千瓦时0.8分钱提高到1.5分钱,此外为鼓励电厂上马脱硫脱硝设备,对燃煤发电企业脱硝电价补偿标准由每千瓦时0.8分钱提高到1分钱,对烟尘排放浓度低于30毫克/立方米(重点地区20毫克/立方米)的燃煤发电企业实行每千瓦时0.2分钱的电价补偿。
这一政策由于不涉及居民用电价格,因此并没有在老百姓中引起关注,但对于中国治理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而言,这一政策却具有积极意义。
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表示,政策的出台表明了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并推进发电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推动中国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早在7月31日,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在上海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美可再生能源产业论坛上,双方围绕共同关心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规划设计、投融资体制、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网技术和电力市场机制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提出了未来的合作方向。
因此此次提高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政策,被业内看做是中国在第三届中美可再生能源产业论坛之后做出的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大有力举措。“将缓解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困境,进而吸引中外资金加大在这一新兴领域的投资。”孟说。
目的是治理大气污染
与常规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等优点,但其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前期,需要采取政府补贴措施加以扶持,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一家独立研究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watchInstitute)8月底发布的报告称,目前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扶持计划。
中国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高出常规能源发电价格部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分摊。据此,国家从2006年开始在销售电价中征收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标准为每千瓦时0.1分钱,此后逐步提高到现行的每千瓦时0.8分钱,每年征收金额200亿元左右。
然而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筹集的资金难以满足补贴资金需求的迅速增长。截至2011年底,补贴资金缺口为107亿元。若不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预计201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缺口将达到330亿元左右。这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电费结算和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决定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0.8分钱提高至1.5分钱。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李才华表示,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和环保电价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当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规模,进一步健全环保电价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在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用的同时,对燃煤发电企业脱硝、除尘给予电价补偿,李才华说,这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也急剧增加,给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今年1月以来,全国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是影响空气中PM2.5浓度的主要污染物。根据中国政府环保产业相关规定,到2017年全国重点地区PM2.5浓度要下降15%-25%。“为保障这一任务的全面落实和按期完成,制定实施综合环保电价政策是关键。”李才华说。
建议出台长久之策
今年5月到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8月出台的检查报告称,近年来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技研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攻克了低风速、海上风电开发等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光伏电池产品在技术和成本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
报告还称,可再生能源产业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最近五年中,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设备投资占中国当年新增电力设备投资总额一半以上。201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投资总额达到了4000亿元。
然而报告同时也指出,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种国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较大,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业准入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风电、光伏等行业盲目扩张造成产能过剩,低价竞争激烈,影响产业健康发展。有些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关键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国内产能过剩的同时仍大量进口国外设备。二是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投入还不够,对企业技术研发支持力度较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还比较高,影响了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广应用。
孟宪淦认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的提升,将填补近几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金缺口。但其补贴只供一时之需,不能作为清洁电源发展的长久之计。
孟宪淦说,中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的金额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量的补助;二是专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电网系统而发生的工程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三是国家投资或者补贴建设的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的销售电价,超出该地区上网电价时,给予用户一定补贴。从2010年开始,中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用金额开始不能满足补贴金额,出现补贴资金缺口。
目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由每千瓦时0.8分钱提高到1.5分钱,对可再生清洁电源的支撑力度有多大?中债资信对此进行了测算,结果是,今年即使从9月25日开始按照新的标准征收,但全年看,可再生能源补贴仍将存在30亿元左右的资金缺口。预计201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金额约为700亿元,较以前年度标准高出约350亿元,能覆盖补贴需求。而到2015年,按照各可再生能源的规划,预计风电装机将为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为3,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为1,300万千瓦,其发电量也迅猛增加,预计三者所需补贴合计约为747亿元,其征收金额又将不能完全覆盖补贴需求。
中债资信专家组的报告表示,国家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仅靠国家补贴不是最终出路,其必须在成本端降低建造成本,使其发电成本与主流电源相契合,上网电价达到主流电源的上网电价,只有这样,可再生电源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附1: 2013年1-7月中国社会用电情况
1-7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9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57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7%;第二产业用电量22077亿千瓦时,增长5.4%;第三产业用电量3509亿千瓦时,增长9.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741亿千瓦时,增长5.1%。
其中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9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附2: 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
截至201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总发电装机比例达28%,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
2012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2.49亿千瓦,风电并网装机63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650万千瓦。
(来源:国家发改委)
附3: 中国火电改造情况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火电装机中已投运脱硫、脱硝装置的占比分别高达92%、27%。全国燃煤机组脱硫设施投运率由2005年的不足60%提高到目前的95%以上,全国燃煤机组平均脱硝效率超过66%。
(来源: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