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一个强大的王朝--商朝,自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它传承17代31王,历经550余载。
公元前1300年前后,第20位商王盘庚迁都至今河南安阳,此后250年商都不再迁徙,安阳业成为商王朝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的都邑。安阳市西郊小屯村及其附近约3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正是这一都邑所在地。今天,这一遗址被称为“殷墟”。
作为盛极一时的都邑,殷墟遗址内分布着宫殿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以及众多的民居点和墓地。历年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器、玉器、甲骨卜辞、车马坑久负盛名。殷墟博物馆正坐落在这里。该馆主体建筑在地面以下,占地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
博物馆入口处在地面以下8米,以今天的地面为“当代”,一博物馆陈列室所在地为3000年前的“商代”。由地面向博物馆入口的走廊内侧,以青石铺成了一条“时间线”。“时间线”以1911年辛亥革命为起点,逆着时间轴向过去回溯。当游客沿着这条历史长廊迈过清、明、元、宋(五代十国)、唐、隋、南北朝、三国、两汉、战国、春秋、西周,逐渐撩起了殷商王朝神秘的面纱,走近了这个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大邑商厅:商族人的起源和生活
《诗经》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这一美丽的传说恰与商人祖先“王亥”的描述相印证。甲骨文中的“亥”字,总与“鸟”的造型连在一起,表明“玄鸟生商”并非后人的杜撰,而是商人自己对祖先起源的神秘描述。
“大邑商厅”利用阳光线的穿透效果,巧妙的表现了“玄鸟生商”的故事:任何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只要参观者在上午11点前走进展厅,即可看到一排带有“鸟”的造型的神秘文字被阳光投影到地上,让人联想起商代人意念中的神鸟。
大厅的左侧,展览有商代建筑用的柱础石、陶水管,右侧是一个大型展柜,陈列有数十件商代日用陶器,表现的是商人的日常生活。
在陈列文物的同时,这里还尝试表现商人的形象。手法是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商代人形玉雕、石雕、陶塑人面具等,以“放大表现”、“聚光展示”的办法,将商人形象展示在参观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