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在美国艾奥瓦州东部小镇马斯卡廷有个叫德沃切克的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一些中国农民都很羡慕他。27年前,当时任中国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访美,就住在德沃切克家,这位美国农民让习近平了解到了美国农业的科技水平,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之高,让习近平赞叹不已。当时中国以人畜为主的靠天吃饭的农业种植与美国靠科技和机械化的农业种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差距很大。
今年2月,已经担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次访问美国,在马斯卡廷特意看望了德沃切克。此时中国农业种植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科技在农业种植中的所占的比重也有了很大突破,培育出了很多高产优良的种子,并大面积推广。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喜获“八连增”,无论是单产还是总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但中美在农业生产上的差别却依然巨大。5月13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称,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短板。
如何改变中国农业落后的状况,使中国农业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已经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差距
27年前,中美农业差距更多的来自于生产资料的不同。27年后的今天,专家们分析发现,中美农业差距更多的来自于生产效率。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 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却排世界第91位,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
中国农业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到底有多少差距呢?何传启说:“农业劳动生产率,美国是中国的90多倍,日本和法国是中国的100多倍,巴西都比中国高。”
在中国90个农民干的活,在美国一个农民就干了,这样的差别,让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心里压抑。
何传启说,世界各国都在发展现代化农业,按照农业现代化理论,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的转型是第一次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的市场化、工业化、机械化和化学化;而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的转型是第二次农业现代化,主要特点是农业的知识化、信息化、生态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等。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发现,2008年中国第一次农业现代化指数为76,排世界第75位;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5,排世界第62位;中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65位。
如果按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增加值比例和农业劳动力比例的年代差的平均值计算,2008年中国农业水平比英国、美国和荷兰大约落后100多年,比瑞典和德国大约落后80多年,比丹麦和法国落后约60多年,比意大利和西班牙约落后50多年。
何传启预计,2050年中国人口大约15亿,中国谷物需求大约7.8亿吨,中国肉食需求大约1.2亿吨。从2000年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新增加1.8亿,新增的谷物生产需要3亿吨,新增肉食生产需要0.5亿吨。与此同时,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谷物种植面积都在下降。“如何满足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农业产品的需求,对中国农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同时也是挑战。”何传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