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需求不容乐观
对于贷款主体——企业而言,银行大规模增加的信贷对他们似乎并没有引来多少热情。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27.80万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5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余额8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称,狭义货币仅仅增长了4.4%,说明企业老板的活期存款、现金流并不乐观,投资欲望还不是太大。但3月份M2有较大幅度的环比增长,说明整个经济的最终端消费需求得到有效的提升。
尽管3月份信贷数据比前两个月高,但事实上企业短期贷款增长较多,中长期贷款投放量依然不大,维持了今年前两个月的低迷趋势。数据显示,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9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5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0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575亿元,中长期贷款仅占30%。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表示,企业贷款短期化,而长期贷款还比较疲弱,表明整体需求还是不太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认为,从数据上看,无论是新增贷款还是货币投放量仍然偏紧,“13%左右的M2增幅远低于16%的目标,且从信贷投放的季节性特点看,一季度应该是信贷投放的高峰,但增长的幅度并不大。央行有必要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张永军说。
但央行3月底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出,无论是新增贷款还是货币投放量仍然偏紧的原因并非银行可用放贷的资金有限,主要是当前企业贷款需求呈现下降的苗头。该报告指出,一季度企业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9.6%,低于上季和上年同期0.3和5.6个百分点。一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9.2%,较上季下滑2.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2.3个百分点。
记者调查发现,企业家们大多认为,不能因为3月信贷数字明显超过市场预期就认为政策再次进入大幅放松的状态。相比去年同期,今年3月表内的信贷虽然的确增加不少,但同时表外的票据融资却下降了近3千亿。因此,今年3月社会融资总量仅比去年同月增加799亿,算不上流动性的大幅放松。这说明政策放松仍然处于“预调微调”的范畴,而非2008年至2009年那样的全面放松。
附:一季度中国主要金融数据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3.8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487亿元。
一季度社会融资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3.76万亿元,同比少增2185亿元。
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8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