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7亿公顷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在5亿吨水平上稳步提升。”这是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给自己定下的责任,也是给中国2011年的农业生产确定的目标。
在2010年12月21日到22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韩长赋表示,2011年中国政府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定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将继续实施现有的有效措施以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
中国当前的粮食总需求在5.2亿吨左右,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为5.46亿吨,因此5亿吨的目标是一个看上去比较保守的数字。
但是由于中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7年实现增长,造成比较基数偏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12月9日撰文称,中国粮食增产的势头可能无法持续。这篇刊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站上的文章表示,中国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水资源更为短缺的北方地区倾斜,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令人忧虑。而且中国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水平之下,中国农产品的综合消费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
此外,2010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连创新高,11月CPI涨幅达到5.1%。从统计数据分析看,推动11月份CPI大幅走高的主要因素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对食品价格的影响尤为明显。粮价上涨不仅直接增加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还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提高食品饮料加工业的生产成本;通过饲料业成本的上升,提高肉禽蛋奶水产类产品价格,并带动水果蔬菜价格上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表示,包括粮食、蔬菜等在内的农产品供给问题是2010年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再次暴露出中国经济中的薄弱点是农业。
加上最近两年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生产也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而且今后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所有这些不利形势使得中国农业生产要实现“稳步提升”的目标,不仅不可以掉以轻心,还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稳粮”意图
世华财讯农产品期货分析师沈振东分析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重点,同时政策强调加强市场调控,体现价格维稳意图。
“我们认为,政策面的利好将进一步改善国内农业发展环境,有助于提高国内农产品供应,此外对国内农产品因通胀、需求增长所造成的上涨局面必将形成一定抑制作用。”沈振东说。
沈振东说,由于目前全球极端天气多发,增添了新年度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同时受到作物生产成本提高、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内需求增长旺盛以及通胀预期依然强烈等利多因素的支持,2011年国内农产品价格整体上升格局依然明显。这是目前通胀压力中的中国经济所不得不应对的。
沈振东指出,在2011年,预计政策面的影响将有望逐渐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一个关键因素。
回顾2010年,国家政策调控始终贯穿市场始终。从年初的1号文件到年终国家对粮食的收购以及抛售储备粮食等行动可以看出,国家维护市场稳定的意图十分明显。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提出,2011年要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并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不难看出,政府希望靠粮食等农产品的稳定来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如果2011年中国粮食依然保持丰收,中国抗通胀也就会有更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