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2010年3月10日,船舶航行在上海长江口外高桥码头水域。3月14日,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我国最大的水运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治理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的验收。从东海到上海外高桥码头,打造出一条水深12.5米、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至400米的双向航道,拔掉了卡在长江口进出东海咽喉要道的“骨鲠”。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3月15日,一名工作人员在查看玻纤成品。这根细丝是由200根5微米玻纤聚合而成。2010年,中国超细(5微米)玻璃纤维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打破了美国和日本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3月30日,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紧张工作。2010年,随着我国“人ABO血型纳米磁珠检测技术与试剂开发”的研制成功,红细胞不能长期保存这一困扰当今国际医学界的难题被成功破解。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2010年4月21日,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新技术研究室,三维图像悬浮显示装置的原理样机显示出地球悬浮立体图像。2010年,我国研制成功新型三维图像悬浮显示装置,通过该装置,观众可以360度环绕欣赏立体图像,获得意想不到的感官效果。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2010年4月23日,“天使鸟”号地效翼船在南京金牛湖区试飞。当日,由江苏恒川集团研发、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地效翼船(俗称“水上飞机”)“天使鸟”号在南京金牛湖两起两降试飞成功。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这是中国先进研究堆堆水池操作大厅。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先进研究堆已于2010年5月13日16时58分实现首次临界。它的建成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志。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2010年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我国南海进行了3000米级海上试验,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这是“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于2010年7月在中国南海执行一次成功下潜后出水(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2010年7月3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医务人员运用“妙手A”系统进行实验动物胆囊摘除手术。当日,国内首台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妙手A”系统通过了天津市科委主持的成果鉴定,成为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2010年7月29日,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科研人员正在对已完成装配的“天河一号”进行检查。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2010年8月20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北纬88度22分,这是中国船舶目前所到达的最高纬度。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2010年9月28日,中国一拖集团大轮拖生产车间内的生产流水线正在组装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是国内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拖拉机。它的下线,结束了国际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垄断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的历史。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这是嫦娥二号发射瞬间的情景(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12月3日,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谐号”CRH380A停稳在京沪高铁蚌埠南站。当日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谐号”CRH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486.1公里时速。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   2010年,中国科学家在昆明成功培育出国内首例转基因猕猴,此前,国际上仅有美国、日本科学家成功获得转基因猴模型。上图:转基因猕猴(左)和普通猕猴外观上没有什么区别;下图:在特殊光源下,转基因猕猴(左)通体呈现绿色,这是因为它体内的绿色荧光蛋白所致。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引领世界计算速度、“嫦娥二号”奔月、“雪龙”再访北极、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潜入深海、高铁列车屡创“贴地飞行”新高……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中国科技事业用一次次飞跃让世人惊叹和赞许,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抢占了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而更多的重大科技工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