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息应对货币战争
热钱,加息,升值… 不知不觉地,中国已经被迫卷入货币战争之中。
国际市场上,战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澳元兑美元冲上27年来的峰值,日元兑美元冲上15年的最高点,而中国,尽管本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创下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但美国人依然喋喋不休,不断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
在G20首尔峰会召开前夕,人民币汇率正面临巨大外部压力,市场普遍认为,汇率问题将成为G20峰会重要议题之一。
央行宣布加息后的第一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回落201个基点,这让寄希望于中国加息将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升值步伐的诸多利益方感到失望。
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由于加息和升值对国内经济都是紧缩性的,从避免政策效应叠加造成调整过度的角度考虑,未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可能趋缓。
香港《信报》分析,央行此次加息表明中国学会对美国说“不”,开始独立实行摆脱美元的货币政策,根据内地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汇率走向。
中国进入加息周期?
有分析认为,此次央行加息的幅度不大,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继印度、巴西等国之后,中国成为又一个宣布加息的新兴经济体,这标志着中国将退出早前制定的刺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基调将从现在的”宽松“走向明年的“稳健”或“中性”。
更重要的是,这表明中国央行决心不让恶性通胀和资产泡沫在中国出现,甚至不惜因此忍受经济的低增长。
在这次上调利率之前,由于中国央行已经开始逐步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步伐。而在这次利率上调之后,市场人士们普遍预测,中国将重演“小步”加息的一幕。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计,这次加息应是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启动点。明后两年,CPI的增长率都可能在3%左右,如果一年期的利率不再上调,负利率仍将成为宏观经济的长期困扰。如果明年CPI目标定在3%,意味着决策层应该接受明年继续加息50个基点的现实要求,否则CPI目标与利率政策和地产调控目标之间就会出现自相矛盾。换句话说,加息很可能继续。
“这次可以看做是央行加息周期的开始,第二次、第三次的利率调整还会往上走。但从时间上来看,还要观察整体的经济情况和政策效果。”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前央行副行长、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她表示,加息只是中国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一个信号,并不证明中国就此进入了加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