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北京市机动车周增1.8万辆,创历史新高,日增达到2500辆。很快,这个纪录就被刷新,周增突破2万辆。在北京市治堵新政征求意见期间(12月12日-19日),日增最高达到5000辆。12月23日,这一纪录再次被刷新,达到日增9000辆。
目前,北京大部分4S店现车已被抢购一空,大多数顾客需要等1至2个月才能开到新车。
2010年最后一个多月的车市疯狂无疑让京城400多家4S店赚得“盆满钵满”,但等待它们的,恐怕将是长期的萧条。
“摇号新政对于明年北京车市的冲击不亚于‘八级地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原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认为。他断言,可能半数以上的京城 4S店会在明年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的风险。
“首次购车者的新车上牌将是大问题,而换购新车的消费者由于可以使用老车牌重新申领上牌指标,则几乎不受‘摇号’上牌新政的影响。”分析人士判断,未来主打消费需求升级的豪华品牌、中高级轿车、多功能的 SUV和MPV以及进口车等高价位车型,将成为“摇号”新政落地后北京汽车需求的主流。相比之下,入门级小排量低价位的经济型汽车消费,可能因上牌难问题受到抑制,而京城那些代理销售自主品牌的汽车 4S店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
二手车市场同样因为“摇号”新政而阴云笼罩。
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总监王萌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表示,如果二手车交易也按照“摇号”新政上牌,那将来北京市所有二手车市场收购的旧机动车就只能卖到外地。“到时没有车主愿意连车带牌一起卖,卖旧车大多是为了升级换新车,而希望买二手车的消费者同样需要通过‘摇号’才能给买到的二手车上牌。”
苏晖预计,2011年北京市二手车交易量至少下滑一半以上。
改善城市规划
除了“摇号”上牌,本次新政还对外地人员在京买车和外地牌照车辆进京做出了规定,并提高了城区停车费的标准。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马强均表示,这些措施流于治标,是为短期内遏制北京交通压力继续增大所采取的权宜之计。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曾表示,“按照规划,北京市区内的道路设施即使达到最完善的状态 ,也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按此推算,即便限制牌照发放,即便只增加小客车,北京也只有不到 8年的时间了。
用刚性行政命令换来的未来8年,将成为北京市落实“建立较为完善的公交系统,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配置,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等治本措施的最后机会。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北京拥堵的根源在于“摊大饼”式的城市结构 ——即北京的城市建设,以紫禁城为中心环状向外扩张,行政、金融、商业机构高度集中,造成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大城市病”。与此同时,北京天通苑、回龙观等起先并未规划产业带也无法就近就业的大型居住区,从建设第一天开始,注定会形成滋生拥堵的潮汐式交通。
本轮治堵方案中提出“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全面推进中心城干道路网系统建设”,“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鼓励公交出行”等措施,直指北京城市规划痼疾所在。
然而这些措施看似美好,却都似曾相识——“要发展新城”“不要再摊大饼”的声音在近 20年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治堵”措施中,曾被多次提及。
“都是老生常谈了!”潘家华直言, “如果不能在城市规划上真正下‘狠手’治理,北京的拥堵现象将永远无法解决。”
马强表示,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希望能够实现大城市的小型化。一个地区不能只有居住功能,还应该有其他的商业、医疗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等级和中心城的等级应该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样,大家就没有必要再去另一个地方满足某种功能。
马强还呼吁要不遗余力地发展公共交通。
近年来,北京公交开设新线路,更换公交车,力度颇大。此外,轨道交通超常规发展,到2015年,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561公里。但是纵然突飞猛进,北京与拥有数千公里轨道线的东京、纽约等大城市相比依然相距甚远。
“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应该成为核心。”马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