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互信方能互利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与印度互信方能互利
本刊记者 于林涛 • 2012-06-05 • 来源:北京周报 2012年23期 6月7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印度员工独立负责中国山东电建三公司印度项目现场工作。 山东电建三公司提供

“事实上,中资企业可以为当地带来巨大就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类企业,”楼春豪说。

一家不愿具名的中资电力工程公司驻新德里代表告诉记者说,他们目前在印度的工程大部分都是雇佣印度当地工人,而50%以上的管理层员工也是印度人,包括人力资源经理、财务经理以及项目常务副经理等等。

楼春豪表示,由于印度正在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国工程企业存在巨大商机。今年印度基础设施预算高达 277 亿美元。而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很大优势,既有丰富经验又有技术和设备优势。

据印度十二五计划,在 2012 2017 年的五年时间里,印度政府将投入 1.2 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紧密的合作将会使两国都受益。而这种合作既可以是在不同产业之间,也可以在产业内部进行。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而印度,拥有巨量劳动力资源,是中国产业转移流向最可能的目的地之一。

  “拿纺织业来说,中国在该领域拥有技术优势、设备优势,而印度的原材料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也低,但技术欠缺。中国纺织业企业如果去印度投资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楼春豪说。他认为,印度在软件业、生物制药和金融副业方面都具有优势。他们也可以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大发展。

一些印度经济观察人士对此同样认可。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夫认为,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中国企业向印度转移将会有更多发展空间。而印度也应该学习一下中国30年来的发展经验,抓住了亚洲四小龙产业升级转移的机遇。在目前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的情况下,印度应该吸引更多中资公司投资印度。

  “从全球角度看,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那么印度迅速增长的服务业或许可以说就是一部发动机。但是我们同样也需要振兴制造业,从而为国内提供数百万就业岗位,”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贸易政策与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首席教授阿瓦尔·赫岱表示。

然而,尽管两国合作前景广阔,诸如签证难等障碍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印度方面对目前对华贸易逆差十分关注,从而也加大了其国内对华采取保护主义的情绪。

楼春豪认为目前的贸易不平衡是由结构性问题所致。 2006 年之前,印度在中印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但现在,由于印度制造业薄弱,机械设备等需从中国大量进口,而其对华出口产品则60%多为铁矿石等原材料,附加值相对较低,所以会产生逆差。而这一问题需要通过经济发展逐步得到解决。

他强调说,经济贸易问题不应该政治化。消除障碍才会取得共赢的结果。而最近发生在浙江义乌的印度商人时间明显被政治化并且扩大化了。在这些方面,印度政府应该理性,而媒体也应该担当起更多的责任。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非洲企业大全》(2012)首发式举行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三公经费”
中国首台高铁“救护车”诞生
中国保监会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范围
中国公布首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专家解读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莫桑比克和欧盟委员会签署援助协议
哈马斯称埃及斡旋巴勒斯坦问题展开新纪元
安理会未通过有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隆重开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