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19日,法国率先对利比亚发动空袭,以北约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长达半年多的军事干涉开始。在西方国家帮助下,反对派最终推翻了统治利比亚长达40多年的卡扎菲政权。
西方干预利比亚的战争使人口仅600万的利比亚伤亡了2万多人,70多万人沦为难民。然而,沉重的代价并未给利比亚带来预想的繁荣、安定和团结。除了推翻实行家族式统治、四面楚歌和导致利比亚遭到国际孤立的卡扎菲政权外,看不到其他正面效应,倒是负面影响层出不穷。 一是卡扎菲政权倒台后,长期被压制的宗教极端势力被释放出来,在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面对宗教力量影响的扩大和迅速上升,过渡委员会领导人称宪法的制定都要依据伊斯兰经典,甚至提出在利比亚恢复被卡扎菲废除的“一夫多妻”制。这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激起了利比亚绝大多数女性和相当多的男性的反对,也让厌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西方深感失望和愤怒,抱怨帮助利比亚反对派掀翻了卡扎菲,却将要换来一个与西方政体格格不入的宗教政权。“过渡委员会”感到十分为难,既要满足利比亚上升的宗教力量的要求,又要不得罪西方恩人,赶紧表示他们是温和的伊斯兰,宗教极端势力在利比亚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以平息欧美国家的不满。
按理说,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后,宗教对世俗政治的介入大大减弱,政教合一的政体已被大多数国家废除,政教分离的政体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唯一选择。可是在利比亚却出现了与历史潮流不符的言论和现象。这反映出卡扎菲倒台后利比亚政治重建面临复杂的局面和严峻挑战。对“过渡委员会”来讲,如何带领利比亚人民制定符合现代社会的宪法,建立政教分离的政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类似的情况同样也出现在埃及和突尼斯,那里的伊斯兰政党在选举中颇有收获。也门的伊斯兰极端力量则进行武装斗争,与当局展开对决,甚至一度在局部区域建立伊斯兰酋长国。这是西方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绝没有料到的。
二是在利比亚新的政权确定之前,利比亚始终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地方实力派拥兵自重,国家的统一面临威胁,处于分裂的边缘。2012年3月6日,东部地区的昔兰尼加决定自治,尽管表示在外交和国防上依然听命于中央,当地的石油资源也归属国家,但准备组建自己的军队。另据报道,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也在准备实施自治。今年2月,地方选举产生的米苏拉塔市政府,也曾宣布要建立“安全区”,同时严格控制其他利比亚民众进出。利比亚“过渡委员会”强烈反对各种自治行为,认为自治或半自治很可能引发利比亚分裂甚至内战。的黎波里、班加西等城市居民走向街头抗议分裂行为,要求维护国家的统一。因为利比亚“过渡委员会”和人民对上述地区的自治要求看得很清楚,这种“自治”只是走向彻底分离的第一步,最终目的是建立独立于利比亚的国家。
对于无法控制全局的利比亚执政当局来说,如果不能很快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利比亚滑向分裂在所难免。实际上,直到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统治之前,利比亚的三个地区——东部的昔兰尼加、西南部的费赞与西北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亚,都一直处在部落社会阶段,保持相当高的自治度,伊德里斯王朝依靠“联邦制”松散地维系着利比亚这个国家。卡扎菲上台后依靠强力手段进行统治,虽未能改造部落社会,但大体上维持了国家的统一。利比亚人民不喜欢卡扎菲的统治,但也不愿看到一个支离破碎的利比亚。利比亚的历史在人民推翻了军事强人卡扎菲后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维护国家统一或走向分裂。
三是西方除了让其讨厌的卡扎菲从肉体上消失外,也并没得到什么具体好处。作为牵头对利比亚动武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本想通过战争提升民意支持率,在今年总统选举中连任,但现在看来他的民意支持率不升反降,其原因主要是经济不景气,百姓就业艰难。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法国登记的失业人数已达到284万,创1999年以来最高失业率。2007年萨科齐上台前,他曾宣誓将失业率降低到5%,但2011年第三季度,法国失业率就达到了9.3%,而且还有上升趋势。预估2012年的失业率将在10.7%左右。今年4月,法国就将进行大选,萨科齐已无力回天,将失业率大幅压下来。这就意味着萨科齐很难赢得大选胜利。
造成法国经济不佳,失业率高居不下的原因很多,军费开支增大是影响经济的原因之一,因为战争是烧钱的,而钱本来应该用到该用的地方。2011年,法国的债务已达1.75万亿欧元,占法国GDP的87%,仅次次于美国、日本和意大利。法国政府的预算赤字占GDP的5.7%,远高于欧盟规定的3%上限。因此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法国的主权信用等级。今年1月13日,标普宣布下调法国的3A主权信用等级一个级别至AA+。2月14日,穆迪宣布将法国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紧跟法国干预利比亚的意大利更惨。军费开支增大加重了本来就困难的意大利经济的负担。低迷的经济难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今年1月,意大利失业人数已达到231万,创2004年以来最高失业率,达到9.2%。2011年11月,意大利的债务已达1.9万亿欧元,占意大利GDP的120%。意大利政府的预算赤字占GDP的3.9%,高于欧盟规定的3%上限。由于意大利的经济状况总体上比法国还糟,因此,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意大利主权信用等级的力度要高于对法国的下调。今年1月13日,标普在宣布下调法国主权信用等级的同时,也将意大利的主权信用等级下调了两个级别。1月27日,惠誉宣布将意大利的主权信用等级下调两个级别至A-。2月14日,穆迪在宣布将法国列入负面观察名单的同时,将意大利的主权信用等级下调了一个等级。意大利经济一团糟糕,对本来就丑闻缠身的总理贝卢斯科尼无疑是雪上加霜。2011年11月,贝卢斯科尼不得不宣布辞职。
事实胜于雄辩。西方以为通过武力干预,就能为利比亚人民带来好运,为自身带来利益,是异想天开。各国的内部事务只能由各国人民决定,外部力量强力插手,反而会适得其反,损人不利己。过去一年多利比亚发生的一切表明,不干涉他国内政是人类在历史上经过长期摸索后,总结出来的一项正确的原则,违反不得。(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