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透明度的思考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军事透明度的思考
滕建群 • 2012-03-14 • 来源:北京周报 2012年第10期 3月8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多年来,西方主要国家一直以“军事不透明”为由,对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及作用等进行攻击。他们之所以抓住不放并过分要求中国军事透明,除以此牵制中国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无知。要真正了解中国,他们无疑需要补修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对中国军事透明度的理解不能脱离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用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国的军事透明度,可得出这个结论:中国军事透明是宏观战略性的透明。评判军事透明度有多个标准,但最根本的一条是看国家所奉行的国防政策是什么。中国长期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无意威胁别人,更不会去挑衅别人。因此,透明程度多寡不代表中国的军事不透明。

一个追求和平且内敛的民族在军队建设和作战思想上都保持着防御的态势。西方主要国家不可以用他们的标准衡量中国的军事透明度,并以这些标准来要求中国去透明自己的军事,这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可能达到真正透明的效果。

 

两大猜疑:军费、核力量

在西方主要国家看来,中国军费永远是个谜。尽管中国遵循国际模式发表国防白皮书,他们仍认为那是“表面文章”,真实数字永远不为外人所知。

应指出的是,国家军费都不可能百分之百透明。像美国当年研制核武器的开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美国F-117战斗机的研制也是极少人知道的计划。除技术保密的考虑外,更主要的是保证军事计划能成为真正发挥效用的“杀手锏”。事后证明,不论是1989年美军攻陷巴拿马,还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F-117隐形战斗机均达到出其不意的突袭效果。

改革开放头20年,中国军费开支一直处于低水平上。到20世纪90年代末,军费才开始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增加军费的原因有:第一,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准备。20世纪90年代台独势力猖獗、非传统安全对中国安全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第二,战争形态变化给军队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顺应时代需要,解放军正在完成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军队的转型,这其中同样需要大量军费的投入。第三,军费开支进入补偿期。1998年以来,军费开支占GDP比重下降趋势得到扭转,军人待遇有所提高、武器装备有所更新和升级。但这种补偿仍是低水平的,就近年来平均指数而言,中国军费预算仅占国内生产总值1.5%以内,国际一般水平是3%,占国家年财政开支的8%以内。如果按照国民人均军事负担或军人平均支出,中国的排名将更靠后,甚至不及一些拉美和非洲国家。

按要求,中国军费预算都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草案,并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审议过程是透明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全面介绍国防费总额、构成和管理使用情况,包括每年增加国防费的主要用途,目的就是要减少外界对军费的疑虑。2007年恢复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后,中国军费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体现中国致力于增进与世界各国军事互信的态度。

核透明是西方主要国家追问不休的另一问题。他们关注中国有多少核弹和部署在哪?核力量现代化将走向何方?指出“有核武器国家中只有中国在进行核武器库的扩大,而其他国家都在核裁军,中国如何解释”等。对仅保持最低核威慑能力的中国说,把数量和部署情况透明无疑是把看家本领告诉对手,削弱核武器遏制对中国核打击的能力。

西方主要国家完全忽略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中国的核透明是政策性透明,是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透明。1964年中国第一次进行核试验后立即宣布“不首先使用”原则。既然中国不首先动用核武器打击对手,至于有多少和部署在哪里已无足轻重,中国保持的是政策和战略透明,而不是数量和部署的透明。

一味纠缠核弹头数量和部署及现代化计划是本末倒置。核武器不仅是军事手段,且是政治武器,需要巨大的投入。苏联的垮台无不与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核军备竞赛有关。中国正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国家不会拿出更多财富扩充核武器库。

军事透明度是国际政治博弈的必然结果。强、弱国不可能在一条线上进行等量“透明”。对强者,透明不单单是增进国家间相互信任的必要手段,也是威慑弱者的工具,如“炮舰政策”或今天仍用的透露军事部署和举行军事演习来震慑对手等。对弱方,相对稀少的军事资源暴露在强者面前,意味着把制约强者的仅有手段告诉对方,从而失去遏制对手的能力。因此,强方过分要求弱方保持军事透明必然会使后者警惕。

 

从中庸无为到韬光养晦

从历史和文化角度看,中国是不善张显自己的民族,从孔子的“中庸”到老子的“无为”,这些思想无不告诉人们对待事物都不可走极端。老子以“道”为思想基础,主张守柔、不争、无知、无欲等。兵圣孙武也写道:“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所述保持模糊以克敌制胜的原则,不仅仅局限于军队行军作战,也贯穿于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这些哲学思想世代左右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在西方主要国家眼里,中国战略文化有两个经久不衰的象征:长城和空城计。1997年,美国政治学者安德鲁·内森[AndrewJ.Nathan],罗伯特·罗斯[RobertS.Ross]出版名为《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对安全的寻求》一书。该书首先引用《三国演义》第95回片断——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击退魏军。空城计是透明与不透明兼有的代表作。当代“中国也利用类似的计谋,使对方过高地估计他们其实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而不敢实施军事进攻和意识形态颠覆。”

保持模糊状态对弱方来说常常是达成战略目标的手段。保持模糊状态是由军队建设和战争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不透明不但可保护弱方免受强方侵害,也可使弱者处于有利地位,从而保全自己。

在讨论中国军事透明度时,我们不能回避“韬光养晦”思想。“韬晦之计”的思想出自1000多年前编纂的唐朝(618-907)史书《旧唐书》,其意思是隐藏自己光芒,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谈及中国的发展道路时,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韬光养晦这一思想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30年来,中国正是沿着这一战略思想应对国内和国际事务,这种低调处事做法延续了中国传统的战略思想。延伸到军队建设上,就是保持相对的模糊性。

在军队建设上,今天的中国传承中国古老战略思想内涵,以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哲学观来辩证地对待透明度问题。让中国完全接受西方主要国家推崇的军事透明度,无疑会彻底改变中国的文化传统,这显然是不现实和不可及的。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非洲企业大全》(2012)首发式举行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三公经费”
中国首台高铁“救护车”诞生
中国保监会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范围
中国公布首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专家解读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莫桑比克和欧盟委员会签署援助协议
哈马斯称埃及斡旋巴勒斯坦问题展开新纪元
安理会未通过有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隆重开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