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会到青奥会,中国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目标和原则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悄然发生变化。从豪华到简约,淡化商业色彩、节俭办会惠及民生成为青奥会主办城市南京重要的办会理念之一。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的龙江体育馆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周围有多个大型住宅区并且交通便利,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这里打羽毛球,这里也是当地很多孩子学习羽毛球的重要场地。今年8月16日至8月28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龙江体育馆将成为摔跤和柔道两个项目的举办场馆。
为了举办青奥会,龙江体育馆更换了照明工具、空调机组和场馆地板。家住附近龙江小区的市民杨皛昕从2002年开始一直和朋友在这里打羽毛球,亲历了龙江体育馆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换了地板之后打起球来感觉更好了,我们普通老百姓也从青奥会中得到了实惠。”青奥结束之后,龙江体育馆将恢复对外开放,市民可以享受场馆改造带来的成果。
利用现有场馆举办赛事是此次青奥会组委会节俭办青奥的举措之一。“南京青奥会的筹办恰逢我国倡导简约筹办体育赛事和国际奥组委奥运‘去商业化’的‘双转’时机,我们始终把节俭办青奥作为各项筹备工作的根本原则。”南京市市长缪瑞林7月5日接受媒体群访时说。
四年前,由新加坡承办的第一届夏季青奥会支出折合人民币20亿元。尽管组委会尚未公布本届青奥会的具体预算金额,但已明确表示预算总额将至少比新加坡青奥会低10%,也就是不会高于18亿元人民币。如何既能运用有限的预算筹办好13天的赛事,使之符合奥运级别赛事的要求,又能通过青奥会的筹办改善城市面貌,让老百姓真正从中得到“实惠”,是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在筹办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
多年来,奥运会成本“水涨船高”,给主办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很多举办国际重大赛事的城市都会为了比赛而大兴土木,修建许多大型体育场馆。对此,亚特兰大奥组委主席佩恩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奥运会的光环只有十多天,所有激情平息之后,这座城市的人们仍将在这里继续生活。我们不能让他们为了暂时的光荣而背上债务,也不可能看着崭新的体育馆从此变成漂亮的摆设。”
值得欣慰的是,南京青奥会的35个场馆绝大多数都是利用现有的场馆改建而成,所有比赛场馆及场馆内的设施建设都坚持“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原则。例如,位于河西的国际博览中心其原有功能是展览馆。青奥期间,拳击、跆拳道、击剑和现代五项中击剑项目的比赛将在这里的两个展厅举办。赛场的座椅、看台全部都是租来临时搭建的。赛会结束之后,这些设施将会拆除,展馆也将继续发挥其会展功能。
事实上,实现从“会展中心”到“奥运级别的比赛场馆”这一华丽转身绝非易事,仅场馆的灯光改造就让工作人员煞费苦心。就拿即将在国际博览中心进行的击剑项目来说,击剑这项绅士运动对灯光的要求格外“挑剔”,尽管国际博览中心曾承担过亚青会比赛场馆的作用,但其使用的灯光距离青奥会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曾有一种改造方案是更换灯光系统,仅此一项要花费1200万至1300万元,这些灯赛后拆除下来就浪费了。”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场馆改造负责人梁启慧说。为了满足国际剑联的赛事要求,也考虑到节俭和未来场馆使用,场馆领导主动同青奥会场馆部进行反复论证,并多次与国际剑联沟通协调,决定通过“改软件不改硬件”的方式,通过调整灯光布局,改变控制方式,来满足青奥会赛事的需求。
整个青奥场馆中,唯一的新建场馆是位于南京市江北浦口新城的青奥体育公园。它的建成将填补浦口区没有全民健身中心的空白,赛后将作为体育健身场所向市民开放。“就算没有青奥会,我们也会在浦口区建设这个体育中心。”市长缪瑞林说。
火炬传递则是传播奥运精神、展示中国形象、宣传南京的重要工具,也是青奥会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届青奥会,主办方本着节俭办会的原则,进行了奥运历史上的一次创新——网络传递火炬。除了青奥火炬在希腊点火和最后到达南京之外,火炬传递的中间环节都是通过应用程序(App),以游戏互动的方式进行传递。
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文化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助理张乐介绍,网络传递摆脱了国籍、地域的束缚,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也让火炬到了很多不易到达的地方,如在月球上与“嫦娥三号”牵手、在“蛟龙号”上进行海底探险等等。“网络火炬传递大大节约了成本,并且低碳环保,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绿色青奥的理念。”
节俭办青奥,绝不是不花钱,而是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将节俭精神融入青奥会不仅是南京与国际理念的一次精彩接轨,更是通过节俭办会为青奥会的参与者们展示了生动的南京形象。“让我们共同期待南京为世界呈现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精简而又精彩的青奥会。”南京市常务副市长刘以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