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13华沙气候变化大会- 背景资料 | ![]() |
转播到腾讯微博 |
中国网11月5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1月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会上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的有关情况。解振华表示,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在没有得到任何资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已经在国内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发布会上,路透社记者提问称,今天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我们看到有一句话,发展中国家只有获得了发达国家承诺给予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之后才会实施他们的减排目标,这是否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没有获得发达国家的这些支持之下,没有义务开始减少他们的排放呢?
解振华表示,公报里讲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支持之后才能够采取行动。这句话是公约里的要求,也就是说按照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承担历史的责任,所以有义务率先大幅度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而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的情况下在国内采取自主的减缓行动,这是公约的原话、公约的要求。
解振华接着说,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我们在没有得到任何资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已经在国内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像减缓、适应、技术开发、提高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解振华强调,从工业革命到201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占世界总排放量的70%,发展中国家占了30%,但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所作的承诺和采取的行动占了总减排量的70%,而发达国家只占到了30%,所以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得到发达国家多少资金的支持,但已经采取行动了,而且减排量是占绝大多数的。
虽然公约有这么一个规定,但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兑现,而发展中国家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国内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行动,特别是中国,没有得到任何资金、技术转让的支持,但是在积极的采取行动,“十一五”期间已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15亿吨,“十二五”前两年已经减少了三、四亿吨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