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13日讯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北京人权论坛12日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科技、环境与人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发言中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人类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为周建平发言全文:
载人航天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实践。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完成了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1969年7月16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2003年11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2F火箭和神舟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大家都知道,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人类为什么要航天?为什么载人航天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持续地保持着其对全世界各大国、各民族和公众的吸引力,并能够不断展现其巨大的魅力?
首先,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发现真理、拓展生存空间的强烈愿望。我们可以期待,人类将会开辟“太空文明”的新时代。
其次,是人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的强烈需求。目前,部分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惠及了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我相信,人类将不断增强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的能力,并藉此使我们的生活和家园更加美好。
第三,人在太空探索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是任何自动化设备和系统都不可替代的。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从1999年至2002年,我国进行了四次无人飞船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以及保证飞行器系统可靠工作和航天员安全的能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是中国政府正确领导和决策的结果,是全国人民支持、全国各相关行业大力协同、载人航天工程各研制单位全体人员刻苦攻关和无私奉献的结果,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做出的卓越贡献。
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展现了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发展中大国的伟大崛起,凝聚和激励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志向、信心、能力和追求。
浩瀚无垠的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开发与利用空间资源的宗旨,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透明开放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开展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我们相信,这些合作将增强全人类探索、发现和发展的能力,增进各国和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互信,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共同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为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并造福全人类不断努力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