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长征专题】《长征组歌》逆境中高唱革命理想

  ·   2016-09-29  ·   来源:北京晚报
标签:长征;长征组歌;文化
打印
纠错

 听《长征组歌》指挥蒋燮斌讲亲历故事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是《长征组歌》第六曲,《过雪山草地》中的两句歌词。这也几乎是整部《长征组歌》中最广为人知的两句歌词。

  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是战略战术的较量,还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钢铁一般的红军战士,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翻雪山、过草地,在生命禁区中创造了奇迹。

 

  谁写出《过雪山草地》的神来之笔?

  翻雪山、过草地,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又一个创举。《长征组歌》第六曲,便是描写的这一段历史。

  说起《过雪山草地》,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男高音演唱家贾世骏。其实,这一曲的谱曲也非常精彩,堪称点睛之笔。“这一曲用弦乐把大自然的风声雨声模仿得惟妙惟肖。”蒋燮斌说,这一曲在配器上有很大突破。除了使用西洋乐器外,三弦、琵琶等民族乐器也被运用其中,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作曲家李遇秋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配器非常精彩,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遇到的最恶劣的自然环境,用有限的乐队编制来表现自然环境是很不容易的。”

  蒋燮斌说,李遇秋的配器将器乐化和声乐融合,能够巧妙地运用民族乐器来烘托合唱,又使得器乐部分能够单独拿出来演奏。

  看过《过雪山草地》的观众都知道,这一曲中,还有竹笛的演奏。当悠远的笛声一出来,曲风一转,红军战士围坐在篝火旁唱歌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这个地方用得非常之独特,体现了作曲家天才的一笔。”

 

  《长征组歌》哪位男高音至今无人超越?

  当年,战友文工团有三位著名的歌唱家,被称为“二马一贾”。“二马”是马玉涛、马国光;“一贾”,就是指第六曲的男高音领唱贾世骏。

  贾世骏是著名男高音演唱家,被称为“金属男高音”。这种男高音不仅在当时国内不多见,在我国男高音史上也是贡献非凡的。《过雪山草地》这一曲经过无数次演出,领唱也换过很多人,但是至今也没有人能超越他独特的音色。

  作为《长征组歌》的第二代指挥,蒋燮斌和贾世骏往来也比较密切。贾世骏生前曾向蒋燮斌讲述过自己演唱这一曲的诀窍。贾世骏的咬字很讲究,每个字怎么唱,他都有研究。他把精力集中放在了“情”字上,“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使语言技巧、歌唱技巧、表演技巧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演唱的效果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正是有了如此精彩的配器,和如此优秀的男高音领唱,《过雪山草地》的气氛烘托非常成功。当合唱演员唱到“革命理想高于天”时,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喷薄而出,让全曲达到了一个高点。

 

  《长征组歌》中演出最久的演员是谁?

  前不久,在战友文工团的一场《长征组歌》演出中,笛子演奏家张森清再一次来到舞台上。他是《长征组歌》原班人马中,演出最久的成员。从《长征组歌》诞生到现在,张森清演出《长征组歌》已经超过一千场。

  吹了50多年的《长征组歌》,张森清的演奏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全场演出张森清需要用大大小小6支笛子,但他从来不看谱,《长征组歌》的每一个音符都流淌在他的血液中。在《过雪山草地》一曲中,悲壮悠远的笛声一响,就把观众的思绪带到了当年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翻雪山过草地的特殊情景当中。每当这时,除了热烈的掌声和啧啧赞叹,观众们想到的就是雕塑《艰苦岁月》中那位吹笛子的老红军。

  说起《长征组歌》,张森清总是泪流满面。1965年夏天,经过严格的选拔,张森清作为唯一的笛子演员,来到北海公园旁边的一个大庙里进行训练。当时天特别热,庙里也没有空调,整整四个月的封闭排练中,连休息日也取消了。“为帮助我们理解作品内涵,萧华上将亲自来给我们讲长征。”张森清回忆,“他边讲边哭,我们边听边哭。”

  2006年,《长征组歌》重走长征路时,张森清已经退休。但听说这个消息后,原本在国外探亲的他只待了一个多星期,就提前结束了假期回到国内。作为团里年龄最大的演员,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大雨磅礴,张森清一场不落,坚持走完了这次历时40天、行程2万里的巡演。现在,张森清老人虽然上台的机会少了,但他一直关注着《长征组歌》,只要身体允许,他还会不辞辛苦地参加演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