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新说,在中国,粮食价格以及食品价格在CPI的权重中占约1/3左右。最近两年里,中国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在这一背景下,夏粮丰收的重大利好消息,无疑将对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提供了有利条件。
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粮食生产是以家庭为主,因此中国粮食的储存也大多分散在农户家中,农户是储粮的主体。据国家粮食局的调查,中国约有60%的粮食储藏在农户家中,国家储量只占30%左右,还有10%,储藏于粮食加工、销售企业中。
邱建新说,由于大量粮食存于农户手中,使得许多农民家中存的粮食足够几年的口粮。当市场上粮食比较紧张时,农民不会去抢购,市场粮食丰收充裕时,农民也不会大量抛售,这对稳定中国粮食市场、保证粮食安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粮食增产后,中国仍不鼓励将粮食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6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2008中国农村生物质能源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严格控制用玉米、油料等粮油产品生产生物燃料,坚持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农村废弃物发展生物质能源。
粮食安全已经规划到2020年
7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称,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要达到5.4亿吨以上。《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称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0亿斤以上,意味着吉林省将成为继河南、山东、江苏、黑龙江省之外的又一个粮食总产超600亿斤的产粮大省。目前吉林省是中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也是粮食增产较大的重点区域。
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务院提出,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时实施的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不变。对于城镇建设和工业化使得土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中央政府提出,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耕地,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亿公顷,其中用于种植粮食的农田不低于1.04亿公顷。这次会议还提出,要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支出重点向农村倾斜,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强化科技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引导科学、节约用粮,在全社会形成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
但是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朱喜刚对这些举措能否起到落到实处,而且能否起到保证粮食安全的作用表示了担忧,朱喜刚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一是今年中国连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今年GDP预计比年初目标有所降低。二是国际石油和粮食等基础性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工农业产品生产成本上升。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除粮食产量外,还有价格因素。对中国来说,价格的因素最敏感,目前粮食生产成本还在提高,这必然会推高粮食价格。”朱喜刚说。
朱喜刚认为,还要重视的一点是,虽然国际市场粮价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但国际市场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也将传导到国内市场。因此,虽然夏粮增产了,但对于今后粮食安全形势绝不能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