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合作案例 >> 正文

原始森林里建起的水电站

《中国与非洲》记者 崔小琴  ·   2017-05-0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一带一路;非洲;合作案例
打印
纠错

  维勒河是贯穿赤道几内亚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吉布洛水电站是维勒河流域修建的第一座水电站。因为这座水电站,一个叫吉布洛的当地小山村远近闻名。而数年前,这个坐落在原始森林中的小村庄还仅仅只有几户人家,家家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吉布洛电站的清洁能源满足了赤道几内亚大陆境内90%以上的用电需要,通过巴塔电网的实施,推动了赤道几内亚全境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刘宝,中国电建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向记者描述了该水电站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他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电建赤道几内亚承担项目的第一责任人。

  吉布洛电站奠基仪式上,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说:“谁能够想到,在这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有这样一群热爱赤道几内亚的中国朋友,正在建设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2014年,赤道几内亚能矿部签发《吉布洛水电站最终接收证书》,全面接收吉布洛水电站,这标志着中国电建承建的赤几吉布洛水电站顺利实现最终移交,赤道几内亚也成为顺利达搭乘“一带一路”快车,实现基础设施大踏步改善的非洲国家。

 

披荆斩棘

  刘宝还清楚记得2007年第一次进入吉布洛探路的情景,他和6个同伴,带着砍刀、铁锹、手锯、斧头,穿着长袖衣服、紧腿裤子和高腰鞋,全副武装。茂密的原始森林,一棵挨一棵的参天大树,被藤条层层缠绕,藤条与藤条勾肩搭背,织成了一张密实的网,看不见头上的天。树间则是灌木、芭蕉和半人高的杂草,人在林中走如同钻地道,每一步都需要砍刀、斧头开路。

  施工队甚至在原始森林中迷路五个小时,最后遇到一位当地黑人小伙子,带领他们走出了森林。吉布洛电站开始建设时,刘宝千方百计地找到了他,将其招到吉布洛工地学习测量技能。

  通过对境内多条河流的考察,刘宝认为赤道几内亚不但石油蕴藏量大,水资源也很丰富,“水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相比石油过分开发或过度依赖导致的不可知后果,具有长远的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大力发展水电建设,既可满足赤道几内亚国家自身电力需要,还可以向西部非洲国家出口电能。”刘宝向《中国与非洲》解释了建立水电站的必要性。

  刘宝两次与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面谈,提出了“深度开发维勒河流域水电资源,满足赤道几内亚需要,向其他周边国家输送清洁能源”的建议。幸运的是,建议得到总统的认可,并很快被纳入赤道几内亚国家2020经济发展规划当中。

  经过对维勒河全流域的深入考察后,刘宝向赤道几内亚政府提供了翔实的调研报告,站在赤道几内亚发展的角度,论证深度开发维勒河流域水电资源、满足赤道几内亚需要、向其他周边国家输送清洁能源,借此应对后石油时代,发展本国电力工业,提高赤道几内亚国际地位。

  施工过程的环保问题是刘宝团队关注的一个重点,“当地原始森林密布,人口少,工程必须做到与环境的有机统一。我们当时通过了环评报告,施工期间,也尽可能少砍伐森林,污水都经过沉淀处理再排放,垃圾分类处理。”施工现场严格的环保工作得到了政府和当地人的欢迎。最终,吉布洛水电站成为赤道几内亚第一座水电站,结束了赤道几内亚境内依靠燃油发电的历史,标志着该国开启清洁能源使用的历史。

 

辐射效应

  一座水电站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改变。赤道几内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虽晚,但政府致力于推广全民普及教育,在各省县村都设有不同的学校。由于长期受无电困扰,儿童们的学习生活颇受局限。

  刘宝带领施工队伍自2007年进驻赤道几内亚后,坚持履行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先后捐款200万欧元,建成多座小学和赤道几内亚第一座电力技术学校。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他们都到学校慰问,捐助书本、铅笔、足球等文体用具。多年的往来,在赤道几内亚儿童与中国电站施工队之间培育出深厚的感情,每次队员到村庄和学校,村民和孩子们都高兴地围过来,叫着:“Chine,sinohydro,bien!(中国,中国水电,好!)”。

  而彻底改变他们人生的,是中国水电承建的吉布洛水电站和巴塔城市电网改扩建工程的建成投产运行。吉布洛水电站发出的电能,通过巴塔电网改扩建工程,供给到赤道几内亚大陆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彻底点亮了赤道几内亚儿童的心灵,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方式。

  儿童们用上了电灯,看上了电影,收看到了赤道几内亚国家电视台的节目。他们通过电影,知道了中国功夫、知道了李小龙,知道了中国三峡。每次刘宝去学校或村庄时,孩子们见到他总要展示一番自己的“中国功夫”。

  几个老村民者还珍藏着70年代参加中国援建巴塔市一座小水电站时中国人赠送的中国制造的角尺等器具,他们对刘宝讲述毛泽东、周恩来等和赤道几内亚友谊的故事;讲述水电站建设给他们带来的美好生活。目前,吉布洛水电站周边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乡村学校。

  “赤道几内亚山地居多,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因此农业不发达。”刘宝告诉记者。因此,在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的支持和帮助下,刘宝邀请国内农业专家,帮助赤道几内亚规划发展养殖业,利用分块家庭式操作,通过奶牛、鸡养殖产业,形成肉禽蛋奶产业链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刘宝还根据当地盛产菠萝、木薯的自然生态,提出加工罐头食品、工业淀粉的建议。

 

授之以渔

  在建设吉布洛电站等工程项目的同时,刘宝始终致力于推动技术转让,加强技术培训,帮助赤道几内亚政府减少对外技术依赖,提高当地百姓的职业技能。

  根据赤道几内亚没有电力技术培训学校的实际情况,他积极向中国电建集团申请并得到批准,向赤道几内亚政府捐赠126万欧元,建成赤道几内亚唯一的一所电力技术培训学校。经过多方奔走,促成了中国与赤道几内亚开展电站运行管理人员培训合作:中国电建集团赞助赤道几内亚政府150多万美元,中国专业的水电管理高校和技术培训中心,为赤道几内亚选拔出的53名优秀青年进行为期2—5年的培训,使中国为赤道几内亚培养第一批水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计划成为现实。2013年5月,首批35名留学中国的学员正式毕业上岗,此举大大提高了赤道几内亚政府对核心技术产业的自主管理程度。

  刘宝告诉记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致力于推动属地化管理,雇佣赤道几内亚当地百姓参与工程建设”。通过中国水电的工程项目,当地员工掌握了设备操作、电工、焊接、钻孔、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与安装、木模支立等技术,改善了生活,增加了就业机会。

  与赤道几内亚当地高校保持合作,为当地大学生勤工俭学提供就业岗位,从2009年开始,每年暑假,都招收一批当地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安排到工程多个岗位参与项目管理或现场施工生产。在暑假结束以后,除发放正常的工资以外,还额外奖励一部分表现优异的学生,以他们减轻生活和学费的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刘宝凭借他的智慧、能力以及辛苦的付出,获得赤道几内亚最高荣誉——骑士金质勋章。许多在吉布洛电站或巴塔电网施工或学习过的青年,多年以后遇到刘宝和他的团队的人,都会热情地跑过来,开心地与他们拥抱、握手,并荣耀地介绍给他们周围的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