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相关报道 >> 正文

中埃关系历程中新的里程碑

吴思科  ·   2016-01-1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埃及;习近平;访问;关系
打印
纠错

  新年伊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和埃及等西亚北非国家进行国事访问,作为前驻这两个国家的大使,我倍感欣慰。

  今年是中国与埃及建交60周年,这在中埃以及中阿关系史上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也是中埃和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两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宏伟倡议已在中埃和中阿间取得广泛共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与之相伴而生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已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埃及、沙特等7个阿拉伯国家是亚投行的创始会员国,中阿合作增加了新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埃及的政治转型也进入新的阶段,谋稳定促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共同的历史使命把中埃以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越来越紧密地连在一起。习近平的这次访问,将进一步促进双方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全面提升双方间的战略合作,是中埃和中阿关系新的里程碑。

 

  中埃关系源远流长合作前景广阔

  埃及是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大国,中埃深化合作基础牢固,前景广阔。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埃关系,并用实际行动支持埃及实现稳定和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埃双方始终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埃及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面向21世纪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埃双方始终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埃关系掀开新的篇章。面对埃及的社会大变革,中国坚定支持埃及人民的选择,反对外来干涉,持之以恒巩固和发展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合作和友好交往,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2014年底中埃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埃关系成为中非、中阿和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塞西总统就任后两次访华,并在2015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埃军仪仗队也成为唯一一支参加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仪仗方队,充分体现了中埃两国间的牢固关系和深厚友谊,给中国人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中埃双方还签署了《产能合作框架协议》,为新时期两国务实合作确定了努力方向,充实了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宏伟构想的实施与埃及“苏伊士云运河”走廊开发的加速,中埃在战略目标与发展理念方面拥有了许多契合点,为新时期中埃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梦想,中埃两国对彼此合作都寄予厚望,正大力推进务实合作,双方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人文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潜能也在正不断显现。2014年,中埃双边贸易额达11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1至9月,中埃双边贸易额达9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两国关系呈现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阿合作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始终相互尊重、相互信赖,坚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早在1000多年前,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就通过古丝绸之路开始了交流互鉴,两个古老文明交流的火种一直生生不息,传承至今。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把世界变得更小,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基础上的中阿关系也得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的建立,把双方见的关系提升到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面对近年来阿拉伯世界的大变革和社会转型,中国方面始终坚持原则立场:第一,理解地区一些国家人民要求变革的愿望和诉求,旗帜鲜明地表达尊重各国人民的意愿和选择,反对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坚定主张通过对话和政治途径解决纷争,不赞成、不支持暴力解决争端;第二,积极促进中东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大力促进中东和平;第三,中国支持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加强同中东各国在治国理政经验方面的交流,第四,一如既往向有关国家提供经济、技术和人道主义援助;第五,积极主张并大力促进中阿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促进合作共赢,使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实现了变中有进,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国际风云变幻、金融危机以及地区严峻的安全形势,也使中阿双方在谋和平稳定、促经济发展方面以及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领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双方的共同关注和诉求。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思,体现了一种新的合作发展观,展现了中国领导人不同凡响的战略思路和全球视野。     

  2014年1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海湾合作委员会代表团时,强调处于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处的阿拉伯国家是天然和重要的合作伙伴,中方高度重视与阿拉伯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同年6月5日在北京举办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阿双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倡议,并提出了“1+2+3”的中阿合作格局:“1”是以能源合作为主轴,深化油气领域全产业链合作,维护能源运输通道安全,构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2”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加强中阿在重大发展项目、标志性民生项目上的合作,为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建立相关制度性安排。“3”是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努力提升中阿务实合作层次。在高新领域合作方面,习主席提出了建立“三个中心”的合作设想,即探讨设立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共建阿拉伯和平利用核能培训中心,研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阿拉伯项目。

  当前,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新形势下中阿合作的主线,带动双方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新科技等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习近平倡导建立的合作中心也开始落地生根,这不仅将使中阿之间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更加紧密,也将促进中阿各自的内部体制创新,挖掘内需潜力,增强内生动力,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展望未来,中阿两国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中方愿同阿方进一步共同努力,传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断深化互尊互信,积极对接发展规划,持续拓展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深挖合作潜力,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交流互鉴,让中阿友谊之舟高扬和平与发展的风帆,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阿人文交流互鉴任重道远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是支撑,要坚持务实合作与人文交流两条腿走路,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一带一路”是务实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彼此是包容互鉴的好朋友。中国与古埃及以及古巴比伦文明共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虽然双方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不同,但中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双方都主张文明多样化和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好包容互鉴。当今时代,中国与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活跃,与几乎所有国家都签署了文化、教育、卫生协定和年度执行计划;互派文化代表团;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新闻合作;进行宗教和人才交流;创办研究机构;实施语言教育交流和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等。加强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提升双方的友好关系,还将为缓解国际争端、建设和谐世界起目前,中国在中东地区设立了19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2013年在华阿拉伯留学生的数量是2003年的14倍多。中国与中东国家还通过设立文化论坛、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等形式,不断扩大文化领域的沟通和对话。可以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是不同文明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对话和交流,搭建起不同文明大交流互鉴的桥梁。

  共同的利益需求是推动中阿合作的不竭动力。 但是,不论是当前中东地区复杂动荡的局势,还是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差异和碰撞,使中阿双方都面临新的挑战,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交流互鉴,仍任重道远。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问,将把中国建设“中国梦”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实现转型发展的规划更紧密地连接起来,推动两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进程,同时也必将书写中阿两大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面对未来,中国和埃及、阿拉伯国家将会深化合作,携手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推向新的阶段,共建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作者为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资深外交家)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