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五周年:经验与启示

《北京周报》记者 于林涛  ·   2018-08-1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一带一路;察哈尔学会;时事
打印
纠错

察哈尔和平对话会研讨会现场 (于林涛摄)

  今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在为中国与世界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在由中国知名智库察哈尔学会和张家口市委宣传部于本月11日在张家口市共同主办的察哈尔学会和平对话2018”研讨会上,国内学者政要就“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落实五周年来所产生的经验与启示进行了分享。 

  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自提出以来,其发展进程和在国际关系中的引领作用超出预期,证明了中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号召力在持续提升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从自身在中亚的工作经验展开分析,指出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贸易、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成果密集,正是有这样的基础和经验,各方有了更大的意愿和诉求,才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利益上的深度交融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现实基础,“一带一路”建设并不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产物,而有实践做基础,符合历史成就和共同意愿。他表示,目前中美贸易战迅速升温,中国在国际经贸关系中面临诸多挑战,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是一个战略抓手,是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新型经贸关系新的范式。  

  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龙兴春在发言中表示,南亚、东南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与中国更为接近,彼此矛盾更少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合作难度相对更低。从对外宣传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中国尤其是媒体宣传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敏感性还应进一步提高,面对热点要有选择的理性看待,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例,其标志性产品中巴油气管道事实上仍面临一定风险,无论是从多边关系还是经济效益角度来讲,中巴经济走廊的蓝图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印度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消极态度可以从泛化“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曲线解决,应当将印度对国家声誉、影响力的顾虑纳入中印合作的考虑范围。  

  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联部原副部长艾平表示,“一带一路”并不是短时期的产物,而是长期外交工作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实际上,中非关系同样是在长期外交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全方位的外交布局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是某些具体的项目,而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抓手,这中间既有中国外交的长期积累,也有中国道路、中国体制优势的提炼,如设施联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等等。  

  察哈尔学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外交部欧亚司原副司长姚培生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地域概念,是全球性的概念,我们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融合世界,也让世界走向中国。对于有些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质疑与消极态度,要认识到每件事情的落实都不是一直顺风顺水。“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需要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总结,不仅总结成绩,更要注重其中的挫折。他强调中亚对于中国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中亚有着大量且重要的资源,丝绸之路离不开中国,更离不开西亚。只有周边繁荣发展,中国才能真正的繁荣发展,周边道路通畅中国才能更顺利的走向世界。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研究员、察哈尔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葛红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及双边关系不断推进与发展,取得了涵盖政治、经贸、安全防务、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一系列成就。总体来说合作规模处于继续增长的阶段,但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合作中出现很多摩擦。我们要对这些国家内部对华的不同声音进行客观的理解,抛弃要做“救世主”的心态。因而,在应对过程中必须有客观和主观的理解,在中美关系不确定、东南亚国家两边抉择的状况下,非常考验中国的战略智慧。整体层面来讲,还是以务实新的合作来推进中国跟东盟的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但是这种合作不能离开价值观与人文交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