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缪晓阳 · 2015-09-03 · 来源:新华网 |
标签:日本八路;小林宽澄;阅兵;时事 | 打印
| 纠错 |
9月1日,小林宽澄(中)在东京羽田国际机场,即将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图片由小林阳吉提供)
寺庙继承人、侵华日军、抗日八路、远洋商船翻译、日本八路军新四军战友会会长……这是日本老人小林宽澄的5张人生名片。对他来说,前两张无法选择,第三张是自己一生的骄傲,第四张使用时间最长,第五张让他倍加珍惜。
9月2日至3日,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会长小林宽澄将作为日本老战士代表团团长,在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阅兵式的前一天,小林宽澄在中国度过了他96岁的生日。
在被问及参加此次抗战胜利阅兵式的心情时,小林宽澄激动地说:“光荣!高兴!”。他说,这次参加阅兵式一定能够见到其他的抗战老兵,“见到他们,和他们握手,该是多么激动啊。”
1919年9月2日,小林宽澄出生于日本群马县一个住持家庭。小林原本可以子承父业,娶妻生子,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然而,由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1940年,小林不得不放下佛经,拿起了武器,成为一名侵华日军,来到了中国山东省,在青岛附近的桐林分遣队守炮楼。
1941年6月19日是小林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天,小林跟随所在小分队在牟平县附近扫荡时被俘,这对于受到军国主义思想洗脑的日本侵华士兵来说,是奇耻大辱。他曾经两次试图自杀,但两次被八路军救了过来,并得到了妥善医治和优待。
小林宽澄回忆说:“75年前,我是一名在战场上将枪口对准八路军的日本兵,然而,当我变成八路军俘虏的时候,八路军不但没有把我当作敌人,还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和平等,把我当作朋友、兄弟和同志加以对待,并使我从蒙昧中得到真正的觉醒。”
小林宽澄说,在跟随八路军行军转移途中,他目睹了许多中国村庄被日军烧毁,无数村民遭日军杀害,内心感到惭愧不安。他渐渐明白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
1941年9月18日,小林正式成为八路军的一员。他在加入八路军后,积极参加向日军进行的反战宣传工作,通过散发反战宣传单、写标语、打电话等方式劝日本士兵放下武器投降,有时还冒着生命危险到日军据点附近直接喊话。在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的介绍下,小林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外籍中共党员。
“从我被八路军俘虏的那天起,旧的我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中国人民赋予新生的我——日本八路,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小林宽澄说。
1955年12月,小林宽澄回到日本,在远洋商船做中文翻译,工作到73岁左右才退休。退休后,他一直从事日中友好工作,并出任日本八路军新四军战友会会长。
2005年,小林宽澄应邀前往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回到日本后,小林四处进行报告演讲,介绍中国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
十年后的今天,小林宽澄再次来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他说:“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青春时的战斗诗篇,重温那难忘的历史一页,是为了使日中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中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对内可以凝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外可以向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逆流起到警示作用。”
小林宽澄说,自己唯一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下一代,让更多的人知道日中友好来之不易,要珍惜爱护,切莫让历史的时针倒转。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