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cais | Deutsch | 日本语
首页>>> 北京周报中文>>> 动感体坛>>> 健身生活
健身人群,都市风景线
本刊记者 吕翎 · 时间: 2007-02-08 · 来源:北京周报
    63岁的沈俞夕老人在北京紫竹院公园晨练已经有快5个年头了。每天清晨,老人都早早地赶到公园,先绕着小道慢跑几分钟,然后悠然自得地打一套太极拳,有时候他还会带上棋盘棋子,与园中一同晨练的朋友杀上几盘象棋。

“当初来这里的时候,是因为睡眠不好,经常很早就醒了,为了不吵醒其他人,我就想一个人出门溜达。”沈俞夕告诉记者,早上来公园活动活动筋骨,不知不觉睡眠也好了许多。

“可能是已经习惯了吧,不来反而觉得别扭。”老人乐呵呵地说,现在感觉精神上身体上都好多了,每天晨练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大概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吧。”

近年来,健身已经悄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以各种健身方式锻炼的人们。

健身运动一般是指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确定的不同的中等强度运动,也称为“轻体育”。这种运动不拘形式,每周的能量消耗1800-2200千卡。据美国一份对8000余名中年人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表明,坚持从事轻体育的人比不参加运动或偶尔运动而且运动剧烈的人死亡率低1.5倍,脑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早老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35%,其寿命延长4到6年。经常性从事这种健身运动的人被称之为“体育人口”。

“健身不仅仅是老人的事,所有人都需要保证一定的健身运动。”从事健身教练职业多年的张志告诉记者,“有的人认为健身的目的仅仅在于减肥或者长寿,事实上,健身是一项适合各个阶层人群并且被各个阶层人群需求的运动。”

“我带过的学员的年龄从15岁到60岁都有。”张志说,“不同年龄的人们对健身往往有着不同的目的,比如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是希望能够通过健身来保持和塑造体形,而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则多半是想通过健身缓解工作带给身心的压力,对于老年人,他们的目标主要是集中在长寿或者修身养性上。健身不单是生理上的一种锻炼,很多时候能够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3   4    


今日要闻 更 多
全国各行业人均工资差距最大已接近6倍
  2002年以后,行业收入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2002年以来,工资收入排名前4位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实现了12%、20%、15%、和16%的年均工资增长
消协:手机漫游费应全部取消
2008,非中共人士任职空间能增几许?
奥巴马腹背受敌 民主党缩小战场
油价破百:“偶发事件”背后的经济内涵
中国两座第三代核电站下达开工令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7年第52期目录
2007年第51期目录
2007年第50期目录
2007年第49期目录
编者札记
张志萍:巨变三十年
张志萍一项艰难而且紧迫的任务
唐元恺:胶片记录大屠杀:祭奠与悲悯
张志萍:玩具业总动员
张志萍:中国:高速发展 vs《京都议定书》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