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当位于中国南部的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的18户农民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属于集体的耕地承包到户,打破公有制的限制搞起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变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同时,在北京,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著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道路。
30年来,这场始于农村的改革波及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1978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3%左右的增速。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历经近30年改革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并不断完善。目前,50%以上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GDP由改革开放前的百分之零点几增加到40%左右,成为促进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促进了市场的活跃。过去连一盒火柴的价格都要国家制定的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的市场调节价比重分别达95.6%和91.9%。
逐步对外开放的中国金融业,已在2006年底全面开放。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国内外资企业超过50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900亿美元。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国际社会。
改革,让中国人的生活发生深刻变化。近30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6美元左右提高到1611美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8美元左右提高到491美元左右。许多城市居民从30年前没有一本银行存折到现在不但有了存折还用上了信用卡。
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331万人、16981万人;覆盖两亿多城镇非就业人口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已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6.85亿农村人口。
改革,也让中国人的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就业观、审美观、婚恋观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多样、开放和自主。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人们已经开始习惯独立地思考、判断和决策,而不是人云亦云。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当然,30年的改革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这里面充满波折,有过彷徨和疑惑。但是改革开放的成就表明,中国只有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才能富民强国。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再一次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11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所说,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会变。本世纪前50-年不变,50年以后,中国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将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更不可能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