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遗产业发展亟待突破三大困局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我国非遗产业发展亟待突破三大困局
• 2012-05-29 • 来源:新华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今年4月9日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上,来自全国12个省区的30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一堂,众多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悉数亮相展示。与会者认为,经过多年的发掘保护,我国一些非遗项目已经走上了产业化传承和发展之路,但与此同时,非遗产业却受到缺乏盈利模式、冷热不均、融资困难等三大因素制约。专家表示,非遗产业健康发展亟待突破这三大困局,探索出更加科学化的道路。

 

产业化动态保护促繁荣

57岁的毕六福从四川专程前来参展,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到他这一辈,祖传的油纸伞手艺已经传承了六代人。竹制的伞骨,油纸的伞面,手绘的图案散发着浓郁的古典气息。小的150元,大的650元,尽管淡出了现代生活,油纸伞的价格却在看涨。

“买的人不少,不过主要是收藏。”毕六福说:“家里开了个公司,就做油纸伞。现在每年的销售额能达到几百万元。不过由于全部手工制作,产量很难上去。”过去没人愿意学手艺;现在,有很多人登门拜师学艺。毕六福也收了一些弟子,希望把这门古老的技艺传下去。

与四川的油纸伞工艺一样,目前我国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引导下走上了产业化的动态保护之路。这使一些原本濒临失传的古老艺术文化,重新散发出生机。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唐卡、泥塑、堆绣等为代表的当地热贡艺术,2009年列入联合国(微博)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唐卡热的兴起,当地政府引导这一非遗项目走上产业化之路。

唐卡画师娘本开设的“热贡画院”,在当地颇有名气。不仅有许多弟子跟着他学艺,画院的作品更是早已走出青海,走向海外。“就是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唐卡的价格翻了几十倍。”娘本说。他说,这两年很多外地人甚至外国人专门上门来求购唐卡,同仁地区的唐卡制作迈向“订单式”的生产模式。

据统计,仅同仁地区,唐卡画师10年间就由不足200人增长到2428人,吾屯、郭麻日、年都乎等几个村子现在几乎是“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唐卡绘制技艺更是由传统的师徒相传,到大规模进入学校课堂,以及列入农牧民技能培训内容。过去曾经一度后继乏人的唐卡艺术,空前兴盛繁荣。

而在西安大唐西市,陕西省雨田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华州皮影、黑陶、华州老腔、碗碗腔等陕西华州非遗项目进行整体性发掘、开发、展示。

“与一些非遗产业家族式开发的、传承的模式不同,我们首先是保护非遗传承人,对非遗项目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开发和整体性展示。这样更有利于非遗项目的深入保护、发展。事实上,华州皮影已经走出国门,名噪海外;华州老腔、碗碗腔等也已经在全国多家电视台展演。”陕西省雨田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冯文军说。

 

三大困局制约非遗产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遗产业兴起,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地方的支柱性产业,从业者众多;另一方面,产业化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高了其知名度。

不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繁荣之下,这一产业的隐忧也逐渐显现。记者在此次西洽会走访时,一些业内人士对此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一些产业化带来的“逐利”效应,造成非遗保护“冷热不均”,反差巨大。商业化氛围之下,一些非遗项目过热,失去本真;另一些则备受冷落,传承堪忧。

以热贡艺术为例,“唐卡热”的背后,以次充好、广告色替代矿物质颜料、漫天要价等问题却渐渐浮现,急功近利的行为已经对这门艺术造成伤害。“市场繁荣后,最让人担心的是唐卡的质量。”同仁县文化广电局局长娘毛才让说,粗制滥造和假冒伪劣与旺盛的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近年来,一些急功近利的画师用廉价的广告颜料代替昂贵的天然矿物颜料,这样的唐卡买回去不久就会逐渐褪色,根本无法长久保存。高价刺激一些画师寻求更有“效率”的做法——“流水线”制作。“就像工厂的分解作业,每个人就负责一部分,机械化劳动。” 黄南藏族自治州文体广电局副局长、民间文化艺术协会主席卡则加说,这样的东西不知道是作品还是产品。“令人十分痛心。”

与此同时,同属热贡艺术的泥塑、堆绣、木雕则被冷落,不仅缺乏大师级人物,而且学艺者也寥寥无几,传承存在问题。更严重的是,很多艺术领域的技艺在逐渐消失。“像我们青海的堆绣,据记载,过去的精品必须要做到‘缝制如画’,各部分的转接要非常流畅,要求相当高超的技艺,但是现在恐怕没有几人能做到了。一些堆绣甚至根本不是手工缝制的,而是用胶贴上去的。”青海省旅游局工作人员朱艳梅告诉记者。

其次,除少数项目外,非遗产业普遍缺乏盈利模式和有效渠道,发展受困。冯文军坦言,雨田目前的经营现状并不乐观。“我们是民营公司,很大程度上是本着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来做这一行。公司目前是依靠接待一些欧美旅游团和商务礼品订购来维持,应该说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有效收入的渠道缺乏,几年来我们一直是在往里砸钱。”冯文军说。这也是很多凭着一腔热情进入非遗产业的经营者所遇到的最大困惑。

再次,与其他中小企业相比,因为缺乏认知度,非遗产业更加难以获得融资支持。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在最基础的保护层面,国家和相关部门有一定额度的补贴和保护经费。但是进入产业层面,融资却存在困难。“走向产业,就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在一定层面还要创新,这些都要投入。”一位来参展的非遗产业业内人士说:“恰恰在这方面,缺乏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也不愿贷款给我们这样的文化企业。”

 

需探索科学化道路

针对非遗产业的发展现状,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非遗产业亟须探索出科学保护、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十年,如何形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体系,在追求经济发展和保护“非遗”的本真性之间取得平衡成为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

对冷热不均的现状,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说,在不失掉其本真性的前提下,可以鼓励“非遗”项目走向市场,这样不但给“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也会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感知它、接受它。同时也要警惕对“非遗”项目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防止过度的市场化对非遗项目造成破坏。要很好地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这需要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练出走“平衡木”的绝技。

业内人士建议,对走产业化道路的非遗项目,要制定完善的规范,通过编制科学的规划,保护其最本真的东西,引导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非遗产业的发展初期,政府的支持尤为必要。“除了必要的资金投入,我们最需要政府支持的是展示的机会和渠道。与别的产业不同,对于文化,让大众和社会知道、了解、认可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方面企业力有不逮,希望政府能给我们搭建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冯文军说。

另外,专家指出,非遗产业是宏大的文化命题,要做好这篇文章,人才必不可少。只有懂经营、接地气,探索科学有效的发展方式,才能将非遗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人社部拟提出弹性延迟领基本养老金年龄建议
住建部强调坚持房产调控不动摇
发改委拟出台天然气价格指导意见
叙利亚驱逐美英等17国大使 “短期难恢复外交”
白宫证实基地二号人物已死 称对该组织沉重打击
埃及再爆发大规模游行 示威者要求重审穆巴拉克
第三届亚沙会6月16日在山东海阳开幕
德国驻华使馆继续驶向清洁未来
国家药监局拟取消保健食品改善生长发育等功能
中国与希腊迎来建交40周年纪念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专题导航更多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