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柏杨豆干传承人沈金忠在制作豆干前筛选黄豆(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柏杨豆干传承人沈金忠(右)与余瑞嫚在用石磨将黄豆磨碎(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将“母水”慢慢混入烧煮后的豆浆中,进行游浆,让豆浆慢慢变成豆花(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柏杨豆干制作者李运太将柏杨豆干传统技艺的核心工艺“母水”进行烧煮杀菌(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柏杨豆干制作者在将豆花包扎成小块(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将游浆后产生的豆花用白色的棉布包扎成小块,这是个功夫活(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用传统工艺将包扎完成的豆花进行压榨,定型(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柏杨豆干制作者在将浸泡后的“胖子豆干”在炭火上进行烘烤(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用煮好的调料将豆干进行浸泡,可以制作成不同的口味(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柏杨豆干制作者将浸泡后的豆干在炭火上烘烤(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柏杨豆干制作者将浸泡后的豆干在炭火上烘烤(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   柏杨豆干制作者在将烘烤后的豆干放到蔑笼上进行晾干(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郝同前 摄

 在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一种传统的土家美食小吃——柏杨豆干。柏杨豆干用当地土家族传统的豆干制作技艺制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句民间俗语在这里并不适用。不用石膏及其他任何化学品,只用当地的泉水和传统工艺,就能“点”出质地细腻,回味绵长的豆花。因其极强的地域性和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有“出此山,无此水,便无柏杨豆干”之说。明清时期,柏杨豆干一直被列为朝廷贡品,康熙皇帝曾挥笔御赐“深山奇食”金匾。

 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比纸稍厚的柏杨豆干,色泽金黄,撕下一块,放到嘴里,口味鲜咸,豆香浓郁,绵软中还有一股子嚼劲。柏杨豆干的这种传统制作工艺,已经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当地柏杨豆干的第五代传人沈金忠的带领下,柏杨坝镇现在仍然有100多户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豆干,每户每年光豆干制作就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豆干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豆渣用来养猪,又可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