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德建交40周年:从“边缘”走向“中心”
孟 虹 • 2012-10-11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以促进国计民生的双边经贸合作为推动力

中德经贸合作历来构成双边关系的一大重要支柱。早在19世纪末,德国铁路和机械制造技术便在中国享有盛名。1955年新中国宣布终止与德国的战争状态后,联邦德国经济东方委员会曾于1957年与中国国际贸促会磋商联系,签署了为期一年的半官方贸易协定。然而,双边贸易合作刚迈出一小步后却因中国国内出现经济困难时期等诸多因素而停了下来,直至两国建交后才开始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德国在欧盟之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全球最大进口来源地,同时,德国也是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之一。2011年中德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74亿美元上升至1691.5亿美元,在40年中增加了617倍,其中,中国向德国出口764.35亿美元,进口927.16亿美元。

总体来看,两国经贸合作得以快速发展,既基于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也得益于联邦德国1979年承认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后提供的一系列技术和财政援助。至20124月,德国向中国出口技术累计16796项,金额达557.3亿美元;同时,德国对华投资累计7437个项目,金额为186.7亿美元。此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大幅度下降,两国政府先后两次作出将双边经贸额翻一番的决定,以及较为完善的多元化促进机制,也大大推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目前,两国已先后建立了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中德经济政策磋商、中小企业政策磋商等卓有成效的合作平台。同时,德国方面于1993年成立德国经济届亚太委员会后,也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德国工商大会分部和德国中心等协调促进机构。

2008年欧债危机出现以来,双边经贸合作通过调整出现了一些新亮点。一是2009年德国终止对华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合作援助后,有鉴于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均5432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德国的六分之一,两国政府为此决定在新的“战略发展伙伴关系”框架下,重点就气候、环保和能源计划以及经济与法制改革咨询、对话项目加强合作。二是2010年后双边合作更为紧密,围绕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经济政策目标,合作焦点转向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育种、医药技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航运与电动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三是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四是中国企业继两德统一初期曾在德国东部尝试投资后,开始再度积极走进德国,使得中国于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国。五是双方开始在金融和保险等服务行业加强合作,截至2011年底,中国的6家银行和德国的13家银行分别在对方国家设立了分行或代表处,德国另有5家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分部。六是2002年两国签署旅游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国公民赴德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仅2011年首站赴德人数就达33.4万人次,同期,德国来华人数为63.7万人次。

 

以旨在促进理解的多层次文化外交为依托

中德关系的快速发展,还要归功于两国政府对文化、教育和科技领域人才培养与合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昔日留德学子的积极贡献。联邦德国成立伊始,西德政府便加强对战前创建的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洪堡基金会等文化中介机构的重建与投入。1971年勃兰特政府又将对外文化政策纳入国家外交政策范畴。进入本世纪后,联邦政府为了提升德国作为“思想大国”的国际形象,将科学和媒体也纳入文化外交范畴,从而进一步拓宽了中德在科教和文化领域的合作。

目前,在政策框架层面上,两国继1978年和1979年首次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和文化交流协定后,2002年又签署了《中德政府关于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2006建立了中德高教合作战略对话,2011年和2012年中德政府筹商期间还进一步确定了建立中德高校领域战略伙伴关系、中德职教合作联盟以及中德生物科学创新平台等诸多合作举措。在机构建设方面,继1988年歌德学院在北京设立分部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政党和企业基金会以及高校等陆续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与此同时,随着2004年中国将文化外交纳入国家外交范畴后,2008中国文化中心也在柏林正式落成启动。此外,中国高校联合德国高校和文化机构在德建立了12所孔子学院和一所孔子讲堂。在科技领域,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与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在北京创建中德科学促进中心后,德国四大校外科研机构也更为积极地开展与中方的合作,其中莱布尼茨协会携手中国海洋大学等于2011年在青岛建立了中德海洋科学中心。

在文化交流合作的内容方面,目前重点已从初期的语言、教育、音乐、绘画、戏剧等领域,拓展至对在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理念的介绍与对话方面。近年来,德国在华举办“德中同行”系列活动和“启蒙艺术展”,今年中国在德国各地也举行以“近观中国”为主题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从参与对象和范围来看,则从原来的高校拓展至青少年团体和中学、从都市扩大至全国多数省市、从官方逐渐延伸至民间。目前,中德两国已建有近70对友好省州(市)关系和近750个校际交流关系,中国在德留学生数从1974年恢复派遣时的寥寥无几上升至近3万人,成为德国境内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德国在华学生人数也从1973年恢复派遣时的3名增加至5400多人。此外,自2007/2008年中德400人青年代表团互访后,现已有25对中德机构和组织就开展合作与交流达成初步意向,另有76个中国的中学参加了德国外交部资助的“学校:未来的伙伴”项目。

 

以平等互利共赢为未来携手合作的基本原则

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已发展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事务中的重要一员。德国自统一以来作为全球第四经济大国、欧洲一体化的“领头羊”以及联合国第三大会费国和重要东道国之一,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多年来,中德颇有成效的合作不仅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也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欧债危机中的快速复苏提供了大力支援。

然而,中德双边关系的发展既会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也与两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两国在经济和科教领域的发展逐渐趋近,在军事交往方面却因欧盟对华武禁未消除而受到限制,在政治体制和传统文化理念与历史以及地缘政治方面则依然存在着较多差异。因此,未来双边关系的友好顺利延续和拓展,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双方政府和民间的不懈努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北京市长就治理雾霾表态:投资1万亿也值
蔡振华全票当选新一任中国足协主席
习近平向全军老同志祝贺新春
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
28省份GDP总量据估算已超全国2万亿
“德耀北京送吉祥”活动将送出万个春节吉祥包
中方就政治解决叙问题提出五点主张
中国领导人出席索契开幕式展示中俄亲密关系
李克强会见白俄罗斯总理:创新高科技合作模式
GDP增长7.7%平稳收官 改革加码开启转型升级大幕
微画册更多
《改革新起点》
  作为中国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出未来中国改革的总路线图,明确了中国在15个领域所涉的56项具体任务。
专题导航更多

2013年时事盘点

2013年,随着经济增长回落到中速和新一轮改革的开启,中国在经济上保持持续平稳发展,中国的市场和社会更加开放,政治、民主法治将取得很大进步,民生获得更好改善。

斗士不朽

纳尔逊·曼德拉于12月5日逝世,享年95岁。这位南非前总统曾指引他的国家,渡过了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的那段惊心动魄的过渡时期。

嫦娥三号探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
习近平出访拉美三国并赴美会晤奥巴马
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