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杉:文化的非洲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云 杉:文化的非洲
• 2012-06-01 •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美丽是不可以称霸的,再美丽的花也不可一花独放

谈到中外文化交流,自然会想到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有几次就停泊在东非海岸。在坦桑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颇有几分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珍藏在文物库中几件中国明代的瓷器,据说就是当年郑和船队带到非洲的宝贝。虽然瓷器已经残破,但依然被他们奉为镇馆之宝。因为非洲人把郑和尊之为中国来的和平使者、文化使者,这些瓷器便成为中非友谊和中非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真实见证。

走出博物馆不远就是茫茫的印度洋,坦桑尼亚朋友指着一片开阔的海岸很认真地说,也许当年郑和就是从这里上岸的。站在达累斯萨拉姆海岸上眺望碧波荡漾的大海,仿佛看到风帆猎猎的郑和船队从远处驶来,船头站立的是身躯魁伟、仪态平和的郑和,一副泱泱东方大国使者的风范和气度。其实,除了那些残破的瓷器,郑和的非洲之旅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但郑和播下了永生的友谊和文化种子。非洲朋友之所以津津乐道郑和的故事,当然是出于对中非友谊的珍视,对中国文化的尊重。非洲人知道,中国人到非洲带去的是和平友谊,带去的是代表当时世界文明水准的文化成果。而就在郑和以后,大批西方殖民者来到非洲,他们带给非洲的是坚船利炮、烧杀抢掠,残酷的奴役压榨,还有强加给他们的宗教、语言。

我们从郑和的故事中是否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文化交流是以尊重和平等为前提的。非洲人珍视同中国的友谊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平和包容,而不是像有些国家那样自傲、居高临下和以自我为中心。

几年前有人提出文明冲突论,后来又有人要推动文化全球化。一些人的骨子里还是试图以他们的“优等文化”来统治世界,来“普照世界”,试图巩固他们文化中心的位置。我以为,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启示人们,人类共同的文化理想应该是文化的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应当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各种文化各展所长,而不是推行一种或几种文化模式,甚至成为某些国家推行所谓“普世价值”的借口,文化如果整齐划一了,必将是世界的一场文化灾难。中国人的文化哲学是“和而不同”,和是不冲突,不同是多样化。多么精粹,多么智慧,又多么深刻!我很赞同近来有文化人提出的一个口号:中国是世界的舞台,世界是中国的舞台。这既宣示了我们开放包容博大的文化胸怀,又宣示了我们的文化信心和文化理想。世界如此之大,谁也不应该垄断地球,纵然是再美丽的花,也不该一花独放。美丽是不可以称霸的,文化也是不可以称霸的。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其目的是交融和再生,当然也会有交锋甚至冲突,但交流的结果必然是推动文化的多样化,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化多样化和文化交流是同时奔涌的潮流。交流是趋势,交融是必然。当然,在交流中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碰撞。碰撞的火花就是灵感,碰撞的前方可能就是一片文化创新的天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人民币直兑日元今日开“直通车”
香格里拉对话会中美防务成为最大看点
国务院讨论核安全规划核设施风险受控
第31次中欧人权对话在布鲁塞尔举行
杨洁篪阐述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
中国海军“郑和”舰抵达意大利
第26届中欧经贸混委会会议在比利时召开
美国务卿称美继续支持安南叙利亚和平计划
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发布
胡锦涛向各族少年儿童表示节日祝贺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专题导航更多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