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一大本财政预算草案,让不少代表感叹“看不太懂”。但昨天下午,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教授关志钢在审议时“较真”了,质疑税收增幅大于GDP增速,同时点名省直几个厅局存在收支项目不够清晰、同类项目重复列支、行政项目增长过快等问题。“只要当人大代表一天,我就盯着政府的钱袋子。”
税负加重企业个人何从幸福
面对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关志钢翻阅着一大叠已作了批注的表格,一口气提了六个问题,其中最关注的是“税负过重”。
他说,政府说要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一是增加支出,二是减少税收。但实际上,2010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15.72亿元,增长23.7%,其中税收增幅大于GDP增速,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收入都增长很快。“一边是CPI指数不断上扬,另一边是居民收入增长跟不上,税负还在加重,企业和个人的幸福从何而来?”
其次是政府的“土地财政”。他说,2010年全省收入执行情况表中,从快报数占汇总预算数的比例看,完成最好的是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都是165%。卖地成了一些地方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高地价推高房价,带来诸多问题。
财政结余收支相抵只剩2亿
关志钢说,去年,省级财政总收入1740.93亿元,总支出1738.18亿,总收支相抵,结余2.75亿元,“这个结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纳税人的钱只剩2亿多了吗?”
他认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对涉及到三农、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科技、环保等领域,要加大投入力度。但是看2010年全省支出执行情况表,执行不太理想,除环保数据比较理想,其他的民生投入纵比虽有增长,但跟商业服务业、金融监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经济项目一比,还是低多了。
对此,省财政厅预算处的李处长回应说,这是年度净结余,地方财政不可能是赤字财政,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支出结构里,政府的日常支出从原来2006年的25%降低到2010年的9%。省直单位去年前三季度,办公费、交通费、接待费、出国费等六种经费减少3.18亿元,节约了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