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灯光璀璨的深圳湾畔圆满闭幕,熊熊燃烧了12天的大运圣火缓缓熄灭。来自全世界1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名运动员,在中国这座改革开放之后建立起来的年轻城市里,享受了一场充满青春活力的体育盛宴。
正如这届大运会的口号“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所要阐述的那样,在这里金牌已不是他们追逐的主要目标,让比赛回归体育,让体育回归于人,享受比赛、交流、联欢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在这里,你会看到那些比赛失利者往往会赢得和获胜者一样甚至更多的掌声,当法国选手埃米利在女子100米预赛中拖着伤腿用尽全力跑完全程,当肯尼亚选手罗斯在女子万米比赛中仍然坚持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独自跑完最后三圈的时候,为他们加油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赛场。他们因为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赢得了尊敬。
大运会引起了中国国内观众的广泛关注,据中国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统计,大运会的收视率达到了1%,超过了NBA,仅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且观众的兴趣似乎并不是看明星和名队,很多水平并不高的业余比赛成了大运会的“宠儿”。许多中国网友评论本届大运会是一场“国际大PARTY”。
本届大运会的赛程多变体现了大运会重在参与的特色——报名灵活,导致队伍人数的增减难以控制;而为了“健康体育”,一些伤病的选手临时退赛也相对较多。不一样的赛程安排、不一样的参赛目的、不一样的获奖或失败感言,简约、随意的开幕式、不燃放焰火的闭幕式,都让这届大运会与以往的一些综合性体育赛事相比,有着许许多多的“不一样”。
深圳这座刚满30岁的年轻城市,已经用行动,向世界兑现了举办一届“不一样精彩”大运会的承诺。深圳1400万市民以集体自愿的方式,辟出了一条大运“绿色通道”,将“绿色出行”从倡议变成现实。深圳市民,通过参与大运会,实现了文明素质的提升。
因为举办大运会,深圳市新建和翻新场馆多达67个,赛后,它们将成为深圳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伴随城市刷新、轨道交通建设、河流空气治理等一系列工程的完成,深圳人民的福利进一步改善。而借助筹办大运会的契机,深圳还在盛会举办模式、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而强调“青春、简约、低碳和少扰民”的深圳大运会,就是深圳对大型体育盛会宗旨和理念的一次创新。
深圳大运会,不一样的大运会,尽管赛事已经落幕,但对于众多参与者以及深圳这座城市而言,梦想还在持续,精彩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