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惠灵顿的人口和规模,远不及该国最大城市奥克兰。但城虽小,却是首都,新方将习近平主席进行国事访问的欢迎仪式和正式会谈,都安排在了惠灵顿进行。
20日上午,习主席由下榻的奥克兰飞抵惠灵顿。好在两地不远,一个多小时便到了。惠灵顿素有“风城”之称,天气多变,但当天却是风和日丽,暖意融融,很有“好友来了喜相迎”的感觉。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是朋友
早上10时许,总督府前绿草如茵,仪仗队以及身着传统服饰的毛利族人正一遍遍地操练着。话说为了欢迎习主席,人家练得也是蛮拼的。草坪的另一侧,当地的孩子们手持中国国旗,早已列队站好了。
习主席出访多次,随同报道的记者有幸目睹过很多次欢迎仪式,但不得不说,新西兰的欢迎仪式颇具特色。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抵达时,便受到毛利族男女长者热情迎接。他们分别向习近平和彭丽媛行“碰鼻礼”。
毛利族最古老的迎宾礼更是令人称奇:5名勇士赤膊光足,身系草裙,一面挥舞长矛,一面吆喝,并不时吐出舌头。为首的勇士缓缓走到习主席面前,将一把短剑投在地上,习主席俯身拾起。毛利族人确定习主席一行是为和平而来的善者。随后,毛利族女子引吭高歌,数十名毛利族青少年跳起传统的哈卡舞……
新方官员向记者透露,今天的毛利族欢迎仪式是全套的,换句话说,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才会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
新西兰总督迈特帕里在与习主席会见时说,这已是习主席第三次访问新西兰。按照毛利族人习俗,“客人来三次就是一家人了”。迈特帕里在随后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还特意用中文“老朋友”来表达对习主席的友好,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
习主席也很高兴能够故地重游。他对迈特帕里总督说:“中国也有句俗话: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是朋友。”看来,中新文化在这里有一个巧合,都特别强调交往中“第三次”的重要性。
欢迎仪式结束后,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还不忘走到草坪的另一侧,与在场的小朋友握手。其实这样的场面大家应该很熟悉,习主席不管到哪里,总是非常注重与年轻一代的交流。
在《新西兰先驱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里,习主席就特别提到了汶川特大地震时,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一群儿童自发组织起来,迎着南半球冬天的凛冽寒风,在街头演奏小提琴进行募捐,以帮助灾区人民。
记者在感叹习主席对中新交往的一些细节如此关注时,不由想到:不正是这样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共同谱写了中新友好的篇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