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美俄三国如何舒适相处
• 2014-06-25 • 来源:中国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有分析认为,美国最近起诉5名中国军官,一方面是其霸权思维使然,另一方面也与中俄“走得太近”,美国想“敲打中国”、发泄“不满”有关。美国到底怎么想的,不为人知,但摆在眼前的态势却日益明显。

最近亚信峰会、乌克兰问题、网络安全等事,已将中美俄等大国如何相处的话题,再度逼到眼前。理论上,中美俄三国,最好放下所有芥蒂通力合作,成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压舱石,但这个理想状态极难实现。

现实并不让人乐观。近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大国“互动”频繁。美国可谓步步紧逼。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威胁追加制裁,并鼓动欧洲国家减少对俄天然气依赖。对中国,就东海和南海主权争议,美“借题发挥”,频频拉偏架,公然批评中国“挑衅”。最近,美又打起网络安全牌,捏造事实起诉5名中国军官。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俄坚持原则从容应对,如美国所担心的那样——越走越近。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俄双方发表了一份“有分量”的联合声明。除了一如既往地在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给予相互支持外,中俄还就乌克兰、信息安全、多边合作机制等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达成了协同一致的立场。同期,两国在陆地和海上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

一时间,大国利益冲突与博弈成为世界舞台重头戏。有些媒体则不免夸张之辞,恶意炒作“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岌岌可危”,“中俄结盟联手抗美”,“新冷战呼之欲出”等等。事实上,大家都十分清楚,世界和平与稳定局面一旦打破,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成为赢家。当前情势之下,与其互相猜忌,不如多思考大国相处之道。

大国相处,首先是相互尊重。最忌只顾自个儿,损害他人利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现实中,美国为了在南海的一己之私,以“航行自由”、“国际规则”为幌子,多次干扰中国维护主权权益的正当行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美国却总要求中国单方面拿出诚意、做出贡献。美国还倚仗本国信息技术优势为所欲为,既为本国监听活动披上合法外衣,又偷换概念,以“商业窃密”为由,对中国妄加指责。以上种种,美国应该反思。

其次,大国相处讲求包容。一方面,各国要抛弃“零和”旧思维。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中国不谋求地区主导权和排他性存在,美却高度警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宣称美日同盟要“在确保亚太和平与繁荣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大国要以积极态度处理矛盾。面对乌克兰紧张局势,美用加强地区军事存在来对俄施压;对南海问题,美多次搅局,激化矛盾,这些绝非建设性态度。

最后,大国要推动合作。当下,任何国家都无法只凭一己之力发展经济或维护安全。加强合作,是大国相处的必由之路。中美在打击海盗、灾害预警与应急、环境保护等“低敏感”领域有较大合作空间。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绝对的舒适。大国之间,更须在保持自身舒适同时,顾及他方感受。各方相对的舒适,才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状态。在实力出现消长之时,大国之间的磨合显得更为必要。如何找到彼此舒适的位置,正考验着大国智慧。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3D版《昆虫总动员》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举行
德国在华企业:对未来增长保持乐观
北京禁毒形势严峻
外交部:日方应说明部署地对舰导弹真实意图
外交部:王群将率团参加伊朗核问题新一轮谈判
中国前驻希腊大使:总理访问将提升中希关系
中国将在中亚开设首家“农业孔子学院”
中国将向菲律宾出口价值5.4亿元轻轨列车
李克强访问英国 将谈中国参与英国高铁项目
微画册更多
2014亚信会议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中心。当前亚洲形势总体稳定,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地区主流。但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亚洲地区安全形势中的复杂因素也在上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与威胁交织。
专题导航更多

粽叶飘香 品味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占据主流地位。

中国媒体丝路行

“中国媒体丝路行”大型跨境采访活动采访团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组成。采访团从西安出发,随后经甘肃、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最后抵达土耳其。

2014亚信会议
李克强访问非洲四国
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
习近平出席核安全峰会 并访问欧洲四国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