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时评:中国外长记者会传递外交自信
• 2013-03-09 • 来源:中国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中国网3月9日讯 杨洁篪外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的记者会受到中外媒体巨大关注。这种关注度足令杨外长的外国同行们钦羡,对一个冉冉上升并日益直接影响、塑造世界未来形态的大国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这是一次言简意赅但信息量相当丰富的记者会。杨外长开宗明义回答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将举什么旗帜的问题,指出中国将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精神,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他强调中国外交必须准确判断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传递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将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有所变有所不变的重要信息。

杨洁篪宣布了中国新任国家主席就职后首次出访的路线,以及中国将主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消息,昭示了在新时期中国外交布局中,与俄罗斯关系的恒久关键地位、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多边外交的重要支柱地位,展现了中国将更加活跃开展全方位外交、更加主动履行国际责任、更建设性发挥大国作用的决心。

在整场记者会中,杨外长对中美关系的答问是篇幅最长的。他突出了中方对与美国建立“以尊重为前提、合作为途径、共赢为目标的”新型大国关系的高度期待,强调了相互尊重核心利益、妥善处理中美在亚太利益关系这两点对构建这一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意义。他的这方面阐述并无太多新意,而稳定、务实、延续恰恰是最符合中美关系实际、最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状态。

杨洁篪详尽介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特点和进展,从战略、政治、安全到经贸、人文领域,那些代表着平常不易被关注到的正能量、积极面的信息,和“许多国家看得清他们本国和本地区的利益所在”、“邻居好、无价宝”等直白、坦率语汇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有力指明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主流所在,回击了国际上一些人试图抹黑中国亚洲政策、离间中国与邻国关系的言行,厘清了在国内公众中存在的对周边战略的模糊、错误认识。

“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正视现实、纠正错误,同中方一道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和解决有关问题,防止事态升级失控”,是杨洁篪谈到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时对日方的忠告。平和语调下,是中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大意志和与日本发展长期健康稳定关系的坦诚愿望。可以看出,如果日方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这两者并不是绝对抵触和对立的。

从杨外长的系统阐述中,可以解读出中国外交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的更多自信。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无论是大的战略、政策和方针,还是一对双边关系、一个热点问题,原则阐述伴随着更多更为具体的实际考量、举措和设想,体现了“实干兴邦”的意识和能力。在回答最后一个提问时,杨洁篪对自己过去六年在外交部长任上的表现低调地一笔带过,却毫不掩饰对“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见证祖国发展壮大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自豪、对“中国发展和时代大潮相伴而行,滚滚向前势不可挡”的信心。这种立足现实、怀抱梦想的自信,以及基于自信而在国际上的积极有为,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在新时期的应有外在表现,将会伴随中国成长和崛起进程的不断推进而继续增长。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时评:中国外长记者会传递外交自信
习近平:官商交往要相敬如宾不要勾肩搭背
李毅中: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动摇人口必须控制
我国将适时派人赴钓鱼岛建测量标志
委员反对征房产税:70年产权决定房屋会贬值
环保部:2015年前摸清华北地下水污染状况
联合国称遭叙反对派扣押维和人员有望今日获释
中方反对朝鲜核试验 称中朝是正常的国家关系
伊拉克农业部长抗议警察枪杀示威民众宣布辞职
杨洁篪谈钓鱼岛问题:目前局面是日方一手造成的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