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贫困地区30年上演“命运逆转”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最贫困地区30年上演“命运逆转”
• 2012-06-21 • 来源:新华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再穷的三西人,也会有富贵的念想。

周爱兰,一个不擅言辞的女人,把一个在阳台上育种的小作坊,做成了全国第二大马铃薯“原原种”供应商,每年为10多万户农民提供马铃薯良种,带动每户农民增收千元以上。周爱兰每天触摸的,是会呼吸会生长的财富--马铃薯。

马铃薯,当地人叫它“洋芋”,原来谁也没把它看上眼。而三西,正是世界上最适宜洋芋种植的区域之一。

1996年,定西率先大规模推开了“洋芋工程”。农民说:土蛋蛋变成了金蛋蛋银蛋蛋!

我们来到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一块巨大的荧光屏上闪动着红红绿绿的数字,那是全国几十个中心市场的实时价格数据。市场一侧是铁路,一列列货车风驰电掣地驶过。站在市场里买卖土豆的农民,在隆隆的轰鸣中,可以亲眼看到自己的产品,坐着“洋芋专列”运往全国。

现在,全国马铃薯市场的三分天下在定西。定西农民的嗓门儿,可以左右中国马铃薯市场的定价声。

30年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三西百姓千万双手一起,扶起了陇西的药材产业、静宁的苹果产业、六盘山的甘草产业、敦煌的葡萄产业……

今天,马家窑文化的余脉仍然游弋浮动在三西百姓的寻常岁月中。当一个地道的中国农民备好年货,洗净带着泥土的手,把一副春联恭恭敬敬地贴在家门前时,那流淌千载的文化血脉就显出了惊人的能量。

三西很多人家,即使破败的土坯房,门前也要写上“耕读第”--耕和读,这是中国农民心中最为神圣的两件事:耕作,一年之事;读书,一生之计。

通渭的农家女郭胜霞考上了大学。为了供女儿上学,年过花甲的父亲戒掉了抽了一辈子的旱烟,戒了罐罐茶,最终,戒掉了饭碗里最后一滴油--他把家里的油都卖了。

郭胜霞大学毕业,有了工作。那年冬天,70岁的父亲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头一垂,就再没抬起来。心里最大的包袱放下了,父亲远远地去了,留下满院暖暖的阳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物价压力仍存 货币政策宽松或致通胀
三地原油变化率破红线 成品油批发掀价格战
8省市公安联合捣毁特大银行卡诈骗团伙
经济学家萨马拉斯宣誓就任希腊总理 曾出任财长
菲律宾总统威胁重新部署黄岩岛 将派飞机巡查
俄伊想把叙利亚问题与伊核问题捆绑进行谈判
绥德黄馍馍进京,八月西贝开卖
国信办查处并公布一批违法违规网站
人社部: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不会立刻调整
600多家县级医院启动试点破除以药补医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专题导航更多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