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日前透露,我国有望年内实现申领驾照时进行器官捐献意愿登记。
届时,驾照申领人可以选择万一遇到车祸等意外情况死亡时,是否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以及愿意捐献何种器官。
今年9月左右,我国将出台器官捐献的全面构建体系。但是否从9月开始登记驾照申领者的器官捐献意愿,黄洁夫说还不能确定。不过,黄洁夫说:“最晚今年年底应该没有问题。”
不愿意捐并非不光荣
国外很多国家都已有类似器官捐献环节,在发放驾照时,进行捐献意愿登记。驾照申领人签署一份器官捐献表,进行器官捐献的意愿登记。
黄洁夫说,澳大利亚的驾照持有者约80%都愿意签署,在英国,这一比例约为45%。目前我国居民在境内申领驾照时尚无这一环节。
黄洁夫说,人体器官捐献者登记系统完善后,在申领驾照时,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选择捐或不捐,以及捐献何种器官。“每个人都有选择权。这是人权问题,不存在不愿意就是不光荣这类问题。”黄洁夫说。
黄洁夫说,国家将制定在器官捐献之前、期间和之后对捐献者及其家人提供人文关怀和照顾的相应措施。
这其中将包括救助补偿政策,器官捐献者有望获得物质补偿。比如,减免器官捐献者及其家人的住院医疗费用、减免器官捐献者的殓葬费用等。
此外,经济补偿的方式还可以考虑捐赠者家庭的医疗保险、学费优惠,减少纳税等。
150万患者仅1万能做上手术
据统计,目前中国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万人,其中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
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何晓顺教授此前说,目前我国器官短缺问题十分严峻。
全国有30万肝病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但每年全国只能开展2000例左右的肝移植手术。
全国约有100万做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但每年只能开展三四千例肾移植手术。
去年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在广东等10个省市试点开展了人体器官捐献,曾被寄予厚望,但至今成效并不明显。
据统计,全国去年只成功实施了28例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手术,广东有14例,占了一半。
何晓顺分析,这与中国人“死要全尸”的传统观念、基层交通不便、医疗条件落后等因素有关。也有专家认为,与器官严重短缺同时并存的,是意外事故死亡者因缺乏科学的器官捐献体系造成的器官资源大量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