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2011年4月1日,为期一年的德国“启蒙的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德国“启蒙的艺术”本展览共有九个部分,分别展示启蒙艺术不同的主题。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从易北河左岸看德累斯顿老城桥头的风光(1748年) 作者:贝尔纳·贝洛托(被称为卡纳列托)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德列斯顿风景画瓷盘 作者:迈森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参观者在欣赏启蒙时代的艺术作品。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德国“启蒙的艺术”,展柜内是当时贵族妇女的服饰。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胸像(1784年) 作者:奥古斯汀·帕茹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约公元1760年,当时欧洲宫廷贵族流行的书写家具。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小赫库兰尼姆女人”雕像 原件为罗马雕像(公元前1世纪) 此为20世纪按照原件大小浇铸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青年波罗的躯干 罗马时期根据古希腊原作(公元前4世纪早期)制作的复制品(公元1-2世纪)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18世纪末,德国南部、奥地利、罗马流行的马赛克镶嵌板小桌子。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作曲家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特(公元1775年) 作者:让-安托万·乌东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清康熙年间的三件式外销瓷花瓶(约公元1700年)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德国“启蒙的艺术”展柜内,当时贵族使用的奢华生活用具。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这两幅画表现了当时欧洲全新的家庭模式。作品:(左)莱比锡商人克里斯蒂安·彼得·威廉·克拉夫特与他的女儿和孙子(公元1809年) (右)巴伐利亚宫廷医生哈德·温特哈尔特和他的家庭(公元1762年)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瓷器收藏品:好父亲、好母亲 作者:迈森(公元1774年-1785年)。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这是爱与伤感部分,展示了启蒙运动在批评社会和追求解放的同时,对情感美德的诉求。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海茵里克·丹内克尔(公元1802年)  作者:克利斯蒂安·戈特利布·席克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撒旦和死亡被罪孽女神分开(公元1802年) 作者:约翰·海因里希·弗斯利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画室一幕(公元1808年) 作者:玛丽-加布里埃尔·卡佩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海港(公元1770年) 作者:克劳德·约瑟夫·维尔内特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穿加冕礼服的拿破仑一世皇帝(法国约1810年) 作者:戈贝林仿弗朗索瓦·热拉尔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作品:被缪斯眷顾的魏玛宫廷:席勒在蒂弗特宫朗读(公元1860年)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这是艺术革命部分作为尾声聚焦当代艺术,人们从中可以看到启蒙思想对于艺术发展直至今日的影响。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启蒙的艺术”,是由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艺术展。从2011年春季开始,这三大德国博物馆的450余件艺术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2700平方米的展厅中展出。本次展览的核心是启蒙时期的伟大艺术作品以及启蒙思想对艺术深远的影响力,特别是其对于从十八世纪的艺术革命直至今日艺术的影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