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政府储备完全够用,粮油等必需品储备可够北京市民用半年。另外,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商业区的自行车停车问题。
昨日,市商务委副主任束为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透露了上述消息。
鼓励企业扩大库存延长周转周期
一场抢购食盐风波,引起了市民对应急物质储备的关注。据束为介绍,从1992年起,北京就实行了社会必需品储备制度,政府对粮、油、肉、蛋、奶、食盐等18类生活必需品进行储备,后来还增加了对蔬菜、婴幼儿奶粉的储备。
同时,为应对一些可能发生的灾难,还储备了矿泉水、方便面等,“像一些易储存的必需品,如粮油储备,可足够北京市民用半年。”
据悉,北京的生活必需品分为日常供给、安全供给和紧急供应,并根据不同的储备品种和区域在六城区建立了12个集散中心,确定了200多个投放网点。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政府储备会立即投放到市场,确保第一时间供应给市民。
束为称,市民的日常供给和安全供给主要由企业主导,为保障市场货源充足稳定,商务委鼓励企业扩大商业库存,延长周转周期,尽量从目前的7天周期延长到10天、半个月左右,这样就能充分保证商品的供应量。
商务委已开始遴选连锁企业进社区
当有市民问及如何提升社区“一刻钟生活圈”服务水平时,束为称,“一刻钟服务圈”计划把连锁超市、规范化社区便民店、早餐示范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干洗店引入社区,通过规范化经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目前已建了999个早餐点,近400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今年将依托645个规范化示范社区推进“一刻钟服务圈”,把优质的连锁商业服务企业引进社区。束为表示,之所以要引进连锁企业,是因为连锁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有信誉度,服务管理更规范。而且因为连锁,其一系列成本也会逐步降下来,目前商务委已开始遴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