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中国评论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不拜把子的好兄弟
李自国 • 2014-10-0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建交65年来,中俄关系经历了结盟、对立、正常化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几个阶段。目前,中俄关系已发展成为最成熟的大国关系,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两国相互支持,互为支点,但两国不会结盟,愿做不拜把子的好兄弟。

 

中俄关系稳步发展,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

 近20年多来,中俄关系的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脉络非常清晰:互视为友好国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彻底解决领土问题——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不断向好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基本属性,这与中美关系“不会太坏”、“避免误判”区别明显。而且,中俄关系是有一系列文件和机制做保障的,确保其发展的大方向不会变。

 1992年,中俄签署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正式确认双方为友好国家,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1996年,两国关系进入到战略伙伴关系阶段。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两国正式以条约的方式确认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承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导弹瞄准对方。该条约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基石。 2013年2月,双方签署 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认为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应将“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

 在此期间,中俄还解决了国家间最复杂的边界领土划界问题,困扰两国多年并曾令中苏剑拔弩张的边界问题成为历史。

 另一个保障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是规模空前的合作机制。中俄之间建立了元首、总理、议长、防长等年度互访机制及众多的民间交流机制,确保了两国从高官到民间都能不断增进相互认知,及时解决分歧。

 首先,元首会晤如走亲访友。自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习普会”已有 9次。仅2014年1-9月,中俄元首就会面4次:索契冬奥会、普京访华并出席上海亚信会议、金砖国家峰会、上合组织峰会,且还将在 APEC峰会上再度会面。上述机制确保两国元首会晤每年最少4次,有助于高层建立良好的个人友谊,做到无话不谈。

 其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推动全方位合作。该机制形成于 1996年,到2013年已经举行了18次,下设10余个分委员,涉及经贸、金融、能源、交通、农业、科技、生态保护、人文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合作机制。

 第三,安全互信水平高。 2005年中俄首次举行联合军演,之后演习频次和规模越来越大,近两年更是每年举行海上和陆地两次联合军演(含上合组织)。 2013年俄国防部还邀请了习近平主席参观俄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俄破天荒之举显示双方的军事互信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四,民间交流规模和强度空前。自 2006年起,双方先后举办了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2014年和2015年还分别在俄中举办“青年友好交流年”。这些活动对两国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得益于这些活动,两国互视对方为友好国家的人数不断增多,睦邻友好的民意基础广泛。

 

中俄关系走近的内在动力大于外部因素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是促使中俄不断走近的主因,一旦美国改变策略,中俄矛盾就会凸显。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中俄越走越近固然有外因,但两国不断深化合作的更大动力来自内部,是两国内在利益的需要,外部因素只是加速了中俄合作的步伐。

 首先,中俄都经历过中苏对抗,当时双方均在边境陈兵百万,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中国一度深挖洞,广积粮,企业搬迁,国家发展受阻。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体量越大的邻国之间就越是需要和睦共处,两国对此有共识。

 其次,中俄经济上有强大的互补性。其主要表现为,俄资源丰富,是能源出口大国,而中国是进口大国;俄人力资源匮乏,轻工业先天不足,而得益于人口红利和正确的政策,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俄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拥有优势,而中国在高铁、通讯等方面优势明显。加之两国有4300公里的边界线,有近水楼台优势。

 第三,中俄都面临性质类似的国内问题。中俄都处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期,都在集中精力谋发展。俄资源出口型经济潜力渐趋用尽,迫切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而中国同样亟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在思想方面,两国民众的意识形态都日趋多元化、民主化。因此,中俄都需要保持社会稳定,维持强大政府,推动深度改革,对破坏本国稳定的行为都坚决反对。在发展和稳定这两大问题上,两国需要相互支持。

 第四,对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共同诉求。只有在这方面,两国的合作才是有所针对的。两国反对撇开联合国,反对单边主义;反对肆意更改他国宪法制度,呼吁文明包容;反对篡改二战结论,为法西斯招魂。这既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多数国家的期盼。但中俄不会结盟,因为结盟可能导致集团间的对抗,冲突风险更大,且各自都会失去进退的空间。

 促成中俄合作的内在因素将长期存在,因此,即使与美国的关系出现“转圜”,中俄间的合作也不会放缓。事实也证明,即使在美国提出“ G2” 概念和俄美关系“重启”的时候,中俄关系也没有受到影响,保持了持续向前的势头。更何况,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使地缘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俄对俄美关系的认识更加清醒,而中俄间的大项目一个接一个启动,战略利益捆绑更趋紧密。

 

俄对中国的疑虑下降,更务实对待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尽管发展顺利,但也并非没有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俄有很强的“地盘”意识;二是俄中力量逆转,俄需要时间适应。俄的疑虑主要表现为:担心中国与俄在独联体地区争夺影响力;担心会成为中国的原料附庸;担心中国移民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担忧正日益淡化,对中俄关系越来越肯定。

 俄罗斯的大国性质较为特殊,它既不是典型的守成大国,如美国,也不是典型的新兴大国,如中国,而是兼而有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俄是美遏制的对象,美国是守成大国,俄是“挑战者”。但在独联体空间里,俄一直认为这是俄的“后院”,在这里俄罗斯又成了守成大国,要捍卫自己“势力范围”。在乌克兰问题上,俄表现的非常明显。俄对任何进入其“后院”的国家都会有疑虑,认为后者会与其争夺影响力。因此,随着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合作的增多,“中俄竞争论”在俄罗斯媒体上大量出现,普京在竞选时也曾提到中俄在“第三国的竞争”问题。但近来俄也认识到,独联体国家都奉行多元外交,寻求政治、经济乃至安全独立是大趋势,而中国虽是“挑战者”,但尊重俄的“传统影响力”,两国利益是可以协调的。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时明确提出了“三不政策”,即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谋求地区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中国是能够助俄稳定地区形势的伙伴。

 在经济合作问题上,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培育,两国合作的互利性已得到认可。俄民众认识到,没有中国这个俄罗斯资源的大买家,俄的日子不会好过。俄需要改变自己,而不是抱怨资源购买者。至于中国移民问题,几十年过去了,当初预测的“中国人会占领远东”的情况根本没有出现,谣言正止于真相。俄普通民众也因此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据俄社会舆论基金会的最新调查,57%的人认为中国的强大不会威胁俄罗斯,仅有19%的人认为会,而 2009年时尚有44%。74%的人认为中俄是友好国家,持相反意见的只有 9%。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是兄弟,不见得非要拜把子。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迎首个烈士纪念日 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花篮
印度总理老家再起教派冲突 已拘捕至少两百人
中国驻俄大使撰文:中俄树立了和谐共赢的典范
日本厚生劳动省宣布国内发现登革热病毒新变种
日本御岳火山爆发幸存者回忆“死亡瞬间”
西媒刊发意大利移民纪实:船舱里的地中海移民
奥巴马承认低估“伊斯兰国”扩张速度
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音乐会在京举行
莫言作品《丰乳肥臀》法国签售
国家的纪念是国家的清醒
微画册更多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再开放”的新阶段。
专题导航更多

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青奥会是年龄在15到18岁之间的青年运动员和其他青年人全球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它整合了教育和文化内容,鼓励青年人以奥林匹克的价值观来生活,并成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大使。

中国人权事业在发展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是中国制定的第二份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行动计划明确了2012-2015年中国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
2014年APEC峰会
习近平访问拉美四国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