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将从阿富汗大规模撤军。阿富汗转型走到重要节点。美阿《双边安全协议》、总统选举及国内和解等关键问题将左右阿富汗未来局势发展。阿富汗的命运将更加紧密地同地区国家联系在一起。中国作为阿富汗的友好邻邦,真诚希望阿富汗实现平稳过渡与长治久安。
影响阿富汗平稳过渡的关键因素
美阿在《双边安全协议》上的博弈。美国与阿富汗关于《双边安全协议》的谈判始于2012年11月。由于其关系到阿富汗的主权与独立及美国未来十年在阿富汗的布局,双方分歧较大,谈判时常陷入僵局。驻军豁免权与搜查民宅权是双方斗争焦点。经历一年多的角力,协议草案终于2013年11月初步达成,并通过大支尔格会议(大国民会议)批准。然而,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又提出新要求,推迟签署协议。美国以全部撤军及切断对阿援助为要挟,催促卡尔扎伊尽快签字。卡尔扎伊一方面以美国不会放弃阿富汗为赌注争取更多权益,另一方面则谋求摆脱日后背负“签约卖国”的骂名。美国与卡尔扎伊任内修复关系的可能性较小,转而寄希望于同阿大选后产生的新总统“另起炉灶”,但如若美国启动全部撤军计划,阿未来动荡局势将加剧。
阿富汗大选花落谁家。阿富汗将于2014年4月5日举行塔利班倒台后的第三次总统选举。根据宪法规定,现任总统卡尔扎伊将不能再次连任,阿富汗将选举产生新的总统及政府。目前,前外长阿卜杜拉·阿卜杜拉、前财长阿什拉夫·加尼、现任外长扎勒迈·拉苏尔和卡尔扎伊的兄长加尧姆·卡尔扎伊将是新总统的有力竞争者。阿总统竞选活动已于2月2日拉开帷幕,11名候选人将在全国范围展开为期两个月的竞选活动。阿各派势力围绕大选纵横捭阖。除了塔利班的破坏带来安全威胁,鉴于2009年总统选举爆出大量舞弊现象,此次选举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尤受关注。大选结果需要得到阿多数民众的认可,否则恐将成为爆发内乱的导火索。
阿富汗国内和解有待突破。伴随美国撤军,阿富汗安全部队和警察将逐步独立承担国家安保责任,其能力将接受塔利班攻势的考验。经过近几年北约驻阿联军的全力清剿,阿富汗塔利班(阿塔)的实力已不复当年勇,重新掌权的可能性较小,但对国家重建的破坏力不容低估。当前,塔利班发动的暴力袭击并未减弱,美军基地及位于首都喀布尔的重要机构设施等都成为攻击目标。阿塔强硬派倾向于等待美军撤离后留下的“安全真空”,而温和派为谋求撤军后获得更大的政治空间,和谈是其最现实的选择。尽管卡尔扎伊多次向阿塔伸出和谈的“橄榄枝”,但由于美国、阿政府与塔利班之间的复杂矛盾难以调和,和谈进程屡遭挫折。阿政治和解亟待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阿获得长久和平与稳定的关键。
各国在阿富汗的利益分歧使局势更趋复杂。尽管阿富汗被称为“帝国的坟墓”,但鉴于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各国都希望扩展在阿影响力。美国一方面急于结束阿富汗战争,以整合资源推进“亚洲再平衡”;另一方面则不愿放弃阿富汗,避免反恐成果流失,并保留在中亚的战略支点,谋求在阿长久驻军。俄罗斯视中亚为传统势力范围,面临着恐怖分子北移、毒品走私泛滥及中亚腹地受到美国挤压等多重压力,反对美国在阿长期驻军,并加强了在中亚国家的军事存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地缘和历史联系紧密,阿国内和解无法绕开巴。巴一直主张将阿塔纳入阿政治体系,以抗衡印度在阿上升的影响力。印度则加强与卡尔扎伊政府关系,在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力求填补“后撤军时代”阿富汗的“安全与权力真空”。可见,各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利益短期内难以弥合,成为阻碍阿实现长治久安的主因之一。
中国积极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
中国与阿富汗是传统友好邻邦,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阿富汗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一直积极参与阿富汗和平与重建进程,并将为阿早日实现和平、稳定和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在阿富汗的主要利益。阿富汗是中国重要邻国,两国不仅山水相连,更是利益相关的命运共同体。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维护西部地区稳定、打击“三股势力”、抑制毒品侵害等意义重大。首先,阿巴动荡对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不断造成“恐怖外溢”威胁。“三股势力”特别是以“东伊运”为代表的“东突”势力,与“基地”组织、“乌伊运”等相互勾结,趁机加紧在新疆搞恐暴活动,影响西部地区稳定。其次,伴随恐怖分子“回流”中亚、南亚,毒品走私及跨国犯罪再度猖獗。以阿富汗为中心的“金新月”地带毒品走私对中国新疆、云南等地渗透日益加剧。其三,阿富汗的矿藏资源丰富并与中国地缘相近,与中国能源需求增大形成互补,是中国寻求资源来源多元化的重要选项。其四,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尤其是向西开放,与地区国家加强互利合作。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地区经济合作倡议,将为中国与包括阿富汗在内的周边各国进一步扩大互利合作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阿富汗作为“亚洲心脏”的地缘优势潜力有望得到发挥。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从2001年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起,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阿方提供支持援助。中国在阿援建了阿总统府多功能中心、国家科教中心、喀布尔大学中文系教学楼等成套工程,为阿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等。中国对阿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近5亿美元,承包工程签约总额近8亿美元。中冶埃纳克铜矿项目及中石油阿姆达利亚项目是阿迄今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不仅彰显了中国对阿帮扶的诚意和对阿未来发展的信心,也印证了中阿互利合作不可替代的价值。此外,中阿双方在军事、安全、执法等领域开展了物资装备、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合作,文化、教育、卫生、媒体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可以说,中国的发展为阿和平重建创造了良好机遇,中国的参与为阿自助发展提供了更多助力。
中国大力参与涉阿国际地区合作。随着“后2014”的临近,阿富汗局势演变走向与地区和平稳定的相关性、联动性日趋明显。实现阿稳定与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地区国家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合作。中国支持阿富汗加强同地区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历来积极参与涉阿国际地区合作,努力发挥独特、建设性作用。2014年,中国将承办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阿实现平稳过渡和重建发展的支持,及对推进涉阿地区合作的支持。中国愿与各方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而实现地区国家和域外大国为促进阿富汗及本地区的和平、安宁与发展做出进一步贡献。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