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球都在关注着这次会议,把目光聚焦在会议可能提出的改革举措和政策精神上。
从各种渠道透露出的信息显示,这次会议将是中国政府启动“深水区”改革开放的一次会议,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1993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结束了那几年市场参与者的彷徨情绪,中国经济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带给中国的,是又一个新的起点。
重点在经济领域
打造经济升级版,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改革的内生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表示,中国是少有的几个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能够获益,是因为三十五年前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改革开放战略,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中国比较优势较好地结合起来了。
当时中国的比较优势,就是自身的低成本优势,尤其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通过沿海开放,通过建立特区等各种各样的开放举措,实行加工贸易的政策,把外部的资金、技术、海外销售的渠道和跨国公司的管理与中国低成本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中国从原来的贸易小国,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
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后,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在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活动上,在技术密集程度、资本密集程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上,能够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成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考虑。
隆国强表示,原有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中国经济主要靠要素投入、资源投入甚至牺牲环境的代价取得高速发展,其中有一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是中国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其原因,一是对外开放还不足,二是对内管制过度。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进展不尽人意,暴露出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坚决破除影响经济转型升级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就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交给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的报告显示,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措施是推动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企业体制的“三位一体”改革,涉及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八个重点领域。其改革尺度之大,出人意料之外。
隆国强认为,这次会议展现出了中国政府推动“深水区”改革与开放的力度和决心。
高层改革决心
今年是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就任第一年,从3月就任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其中大的改革政策就有七项,包括简政放权、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成立上海自贸区、铁路政企分开等等,其涉及的内容有些已经触及到了既得利益集团,彰显了新一届政府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5月15日,国务院下发文件取消或下放共计133项行政审批权限,被看成是中国政府清除有碍经济发展的制度性绊脚石,意在激发经济内在活力的举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政府减少审批权,可以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从而真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但简政放权,等于缩小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权力,牵涉到了政府官员的权力。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仅58天,就顶住压力,大力推动简政放权,这已经突显出深化改革的决心。
从目前看,此次简政放权产生了两大积极变化:一是在投资领域,凡是不涉及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投资项目,投资决策者将获得更多自主权;二是在生产经营活动领域,只要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行业组织能自律管理的,就无须政府审批。简政放权将促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变得更为灵活。
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是中国推进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表明了中国新领导层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又迈出了的关键一步。
此前,中国央行对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理,银行的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基准利率的70%。利率市场化被认为是中国放开资本管制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条件。但中国政府一直不愿放开利率管制,原因是担心此举会迫使国内银行高息揽储,进而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
央行在其网站发布的信息称,放开贷款利率是因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和微观条件已基本具备。从宏观层面看,当前中国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价格形势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有利时机。从微观主体看,随着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机构财务硬约束进一步强化,自主定价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和居民对市场化定价的金融环境也更为适应。从市场基础看,经过多年的建设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已成为企业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重要基准。从调控能力看,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各类产品传导的渠道也已较为畅通。
郭田勇表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政府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又一重大举措,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按照中国政府部署,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被称为浅水区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虽无经验借鉴,但容许犯错,并纠正错误。但现在中国进入深水区改革,同样无经验可以借鉴,加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体制和政策弊端,触一发而动全身,不容许改革有更多的错误可犯,因此必须先设立一个区域进行试验,成熟一项制度,推出一个。
这是中国的改革方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不是盲目的,是谨慎、求稳的。“中国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会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隆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