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的消息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经过半年多的意见征求,目前已经报送国务院,不久这一政策将正式公布。
从2010年年初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战略新兴产业包含7大领域: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据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公布后,还将陆续出台各个领域的具体发展规划,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
中国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专业经济咨询公司赛迪顾问的高级咨询师李树翀说,这一宏大规划,是继为抗击金融危机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中国政府启动的一个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而这一计划,瞄准的是经济及产业发展结构的根本转变。
将影响未来几十年产业发展
李树翀说,从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内容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新兴产业规划前面有“战略性”的定语,这意味着发展这几类产业对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几个重点扶持的产业来看,除了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以外,还都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同时对提升我国基础技术和核心产业配套能力有实质性帮助。
其次,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面很广,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也很多。丰富的内容为下一阶段产业升级发展拓宽了道路,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兴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点产业发展“一窝蜂”的情况出现。
再次,基础核心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信息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内,都设计到大量基础核心产业。例如,装备和材料本身就是基础产业,信息产业中的软件、集成电路、基础网络等也属于基础核心产业。
李树翀说,这次新兴产业规划必然将影响到中国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和产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随着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中国产业发展慢慢进入新的阶段,即产业升级阶段。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升级?发展什么产业来推动产业升级?简单的回答便是,发展一些高端、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具备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以及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李树翀说。
事实上,在最近两三年里,本着产业升级的思路,许多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如江西省在2009年12月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确定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辽宁在今年2月提出了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选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九大类。湖北省在4月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技术领域目录”,表明将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李树翀说,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中央层面的新兴产业规划尚未推出,地方层面的新兴产业规划已争相出台,这种状况容易造成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脱节。国家这次要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全国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次飞跃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撰文表示,发展新兴产业的,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次飞跃。
陈清泰说,中国已经顺利走过了经济起飞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缺乏技术、资金、市场,但有相对充裕并廉价的资源、相对较大的环境容量和廉价劳动力,主要依靠相对充裕和廉价的资源优势我们顺利地实现了经济起飞。特别是加入WTO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出口超常规增长,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赢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