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表示很安全
北京磁悬浮技术来自于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这一技术研发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支持。北京市科委自2001年开始先后设立了四个科技研发项目,给予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近4000万元科研经费。
2008年北京控股磁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唐山1.547公里的磁悬浮工程化试验示范线,并研制出实用型磁悬浮列车,进行运行试验。
今年3月5日,该磁悬浮列车通过了专家组审查验收,此外还通过了中科院电工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4家机构的检测。
据新华社的报道,中科院电工所生物电磁学实验室研究员孙广生参与了对中低速磁悬浮唐山试验示范线的检测,针对居民最为担心的电磁辐射问题,检测报告显示,中低速磁悬浮运行中的电磁辐射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安全标准,磁悬浮列车的电磁辐射强度与一般轮轨列车没有差别。
孙广生说,广义上讲,人们都是生活在电磁环境中的,家里电灯的频率也有50HZ,中低速磁悬浮的最高频率是 90HZ,所能产生的辐射很少,对人体是安全的,而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电磁是封闭的,不会向外辐射。
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丛春水告诉记者,磁悬浮列车内的磁场仅相当于吹风机、剃须刀等家用电器产生的磁场,甚至更低,因此乘车人也不用担心磁辐射。
对于噪音问题,北京控股磁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明说,由于磁浮列车的车体与轨道不接触,因此在距离轨道10米处的噪音仅有64分贝,不仅低于轻轨的 92分贝,而且还没有一般人说话的分贝高。
记者从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得到的《对于S1线磁悬浮列车有关问题的回复》表示, S1线磁悬浮的电磁数据、声环境、环境震动等测试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执行标准。
但是由于没有见到相关的国家标准,居民们并不信服。
居民在等待最终结果
S1线路的环评公示时间原本为10个工作日,但由于沿线居民的广泛参与,公示时间被延长。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一位负责S1线路环评工作的人士介绍, S1线的第一次环评公示还未结束。对于居民担心的电磁辐射等问题,他们正在做调查,在第二次环评公示时会有相应结论。至于第二次环评公示会在什么时候还没有定。
让居民高兴的是,就在5月12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境评价与工程中心对其网站上发布的《公示》得到了变更,更新后的《公示》注明, S1线地下线长度由此前公示的约0.455公里,变更为2.969公里。
地下线延长后,受影响的居住区将减少。但是,碧森里、中国房子附近,磁悬浮项目仍在地面上走。因此,赵磊和小区居民将继续反对,继续向有关部门递送联名书。
“磁悬浮技术发展数十年了,国外都多做展示,不会普及应用,我们为什么要应用呢?”赵磊说。
附一:S1线工程
S1线工程西起门头沟区西南角的石门营站,往东至海淀区慈寿寺站。线路全长19.869公里,全线设站 12座。
该工程分为两段开工建设,西段工程从石门营站至苹果园站,计划2010年 9月1日开始征地拆迁前期准备工作,试运营时间为2013年12月底。东段工程从苹果园站至慈寿寺站,计划 2013年11月开工,试运营时间为2017年2月。 (来源: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网站)
附二:中国现有磁悬浮状况
上海磁悬浮全长30公里,该线路是引进德国技术建设的一条高速磁悬浮线路,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 431公里,这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条磁悬浮线路。
上海磁悬浮2000年6月立项, 2002年12月31日建成,2003年 10月11日开放运行,2007年4月 26日才通过国家验收。总建设成本为100.299亿元。
上海磁悬浮设计的日客流量为2.3万人次,由于票价高实际上每天的客流量不到 5千人。几年来,票价从100元降到现在的40元,但是客流量依然没有大的提升。
据2009年年初的数字,上海磁悬浮运行以来,光换设备就花了将近 10亿元。上海磁悬浮交通公司每年都在以5到7亿元的速度亏本,目前资产处于负 70多亿元。
(来源:北京周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