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6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7月1日起,中国年满16周岁、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且非在校学生的城镇非从业居民,都被纳入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中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最后一块盲区,终被制度覆盖,中国也从制度上实现了人人“老有所养”的目标。
根据指导意见,参保居民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基本养老不再有死角
中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起步很晚,是在1994年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全国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由国家负责养老。
1994年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后,中国开始建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养老转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从1997年开始中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也由企业职工逐步扩大到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到2010年底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2.57亿。
2009年中国又在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了制度保障。2010年底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43亿。
而中国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基本覆盖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这意味着,在中国只剩下未就业人员以及就业不稳定无法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镇居民还没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
《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把这部分人纳入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计数据,全国尚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镇居民至少有5000万人以上,其中,60岁以上的大约有2000多万人。根据《指导意见》,今年的目标是覆盖60%,将有1200万名以上的城镇老年居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剩余的将于明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除了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也将可以自愿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外籍员工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如果外籍员工仅仅是在中国工作,到达退休年龄时回到自己的国家养老而不在中国养老的,外籍员工可提出申请,终止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个人账户里的钱一次性支付给外籍员工本人。“应该看到,从人群的角度,我国对于社会保障走出了新的一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
养老金来源有保障
中国实行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特征就是个人及家庭、政府、企业分担责任。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覆盖的城乡居民没有用人单位,责任就由个人、政府两方分担。
对于人们关心的养老金来源的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有退休工资保障,这些钱财政负责。企业职工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组成,企业和个人分别按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20%和8%缴纳保险费,企业交的钱纳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交的钱纳入个人账户基金,职工退休后所领的养老金就从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里出。农村居民参保人员的养老金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里出。
今年7月1日开始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根据《指导意见》规定,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意见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城镇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政府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及其他来源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据财政部的消息,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1796亿元作为城乡基本养老补助资金。
除了上述养老保险金外,中国还有社会保障基金,这一基金是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划拨资产、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投资收益所形成的基金,该基金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到2009年底资产总额为7766亿元。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有关负责人透露,该项基金未来将主要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社会养老的需要,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指出,中国人口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未富先老”。 面对“未富先老”的挑战,“全民养老”可谓是一个壮举,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同样不容忽视。首要问题就是,政府补贴显然有赖于加大财政投入,而随着参保人群的扩大,财政投入必然面临更大的考验,由此也就对公共财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起步广覆盖
城镇居民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城镇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和新农保标准是一样的,每月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相对中国当前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来说不算高,按目前的物价水平甚至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更别说体面的生活了。
但这并不能否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突破,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王莹说。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目前65岁以上人口约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王莹表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种未富先老的局面,为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也加速了中央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尽管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比,居民养老金55元的标准待遇偏低,也尽管向无就业群体的普遍补贴有“养懒人”之嫌,但是随着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意味着中国的养老保险已经在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这无疑是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飞跃。
温家宝总理在6月20日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上表示,中国目前建立的是一种低水平起步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低水平起步、广覆盖,重在制度建设。
有待进一步完善
尽管养老保险在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但却存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和农村居民四个不同的养老待遇阶层,不同的职业在养老标准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王莹说,这种养老待遇的差距,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就业平衡、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绊脚石。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表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要统一建立一个养老保险制度,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攀比。宋晓梧说,要统一的,当然不仅是企业职工和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还应该包括农民。如果说没退休前,在工作上待遇应有所差别,但退休后依然差别悬殊,显然就背离了公平正义。而且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不会永远低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待遇会不断提高。
王莹说,目前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可以理解为是政府主导的强制储蓄计划,但在当前实际利率为负的背景下,若无好的保值增值的途径,个人账户的大量资金将成为社保制度的负担。根据现有规定,无论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是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个人账户,都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据测算,当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实际收益率不足2%,而2005年以来的加权通货膨胀率为2.22%。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不仅未能按制度要求实现保值增值,反而处于缩水状态。因此,在“全覆盖”的光环之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及制度的细节设计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说,以养老保障制度为代表的社保制度的改革整体上是朝着公平的方向在前行,但改革养老保障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跟收入分配改革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临近,使养老保障制度更公平、更合理、更人性化,是当下应尽早解决的问题。
李珍担心,随着未来二三十年人口老龄化提速所导致的赡养比变化,养老基金的支付能力只能是越来越差。
李珍刚完成了“基于保障水平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和评估”的研究项目,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中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远远低于制度设计的水平,但养老保险基金却依然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
李珍说,虽然政府在过去六年连续上调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但由于食品价格高涨和医疗费用增加,养老金对必要的生活支出仍是相当拮据的。从2003年开始,企业职工人均退休金已经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且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退休群体已经是最低收入人群。如果不尽快作出制度的调整,那么在未来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口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贫困。
不过这种情况,中央政府显然已经考虑到,温家宝总理在6月20日的会议上说,为老年人提供更好保障,不能完全靠政府,个人、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养老保险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建立个人和家庭养老计划,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挥好家庭在经济供养和情感慰藉等方面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社会慈善在养老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总之,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保障措施,让老年人更加幸福地安度晚年。”温家宝总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