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团还积极改革杂技的演出方式和演出环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精彩技艺,而且广泛吸纳其他各种艺术元素,在表演上进行了加工和提高,使之成为更加成熟的舞台艺术形式。例如,继在怀仁堂成功举办新中国首场杂技晚会之后,中国杂技团先后推出一批专题舞台晚会。1963年的访日晚会从节目到音乐、舞美,都统一在中国北京这个主题之中,它集中了中国、战士、长春、杭州、上海等杂技团的部分优秀节目,配以精致的民族音乐,底幕采用富有北京特色的金丝牡丹纱幕和饰幕,衬托着天安门剪影,道具、服装都参照传统工艺品重新设计,使整台晚会既有浓郁民族特色,又体现出现代北京的生活气息。古彩戏法大师杨小亭改变了以往撂地的表演形式,把一主一助的对演改成一名男主演、两名女助演、融合舞蹈手势的新型古彩戏法演出,自己设计出连贯的舞台戏,当时人们都尊敬地称这种演出形式为“杨氏戏法”。1968年,中国杂技团还抓住配合前苏联马戏团访华演出的机会,组建了自己的马戏队并成功举办天坛公园马戏晚会,实现了中国杂技界“洋为中用”的重要突破。
新中国成立前,杂技艺人之间的传承仍沿用家族、师徒间的“传帮带”模式,在教授技艺的同时,老一辈艺人把一生的德行也传给了后来人。1954年9月10日,中国杂技团招收第一批学员班,以“团带班”的学员训练形式取代了家族班组“师徒式”的技艺传授方式,邀请本团优秀杂技演员及苏联舞蹈专家对来自各地的30余名男女学员进行专门培养,开创我国有计划地培养杂技演员的先河,先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艺与文化兼备的优秀杂技艺术人才。在此基础上,中国杂技团还不断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输送杂技人才,先后帮助安徽、内蒙古、宁夏、贵州和山西、黑龙江等省市和地区兴办杂技团,并在创作、服装、道具、音乐、舞美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破茧化蝶: 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国内杂技演出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中国杂技团传统管理体制的诸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领军地位开始动摇,奋起变革迫在眉睫。1987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为帮助中国杂技团摆脱困境,果断改组了杂技团的领导班子,并按照“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公开竞争方式,使一批有能力、懂业务的中青年干部走上各中层领导岗位。在此基础上,杂技团大力引进竞争机制和经营机制,打破“大锅饭”,取消人头补助,使演出和演员收益挂钩,有力调动了演职员训练和演出的积极性。改制第二年,国内外演出达到847场、收入超过200万元,相当于改制前15万元收入的10余倍。与此同时,中国杂技团还重建了马戏队,并在短短4个月内就恢复上演了一台马戏晚会,同年12月还应邀到泰国进行商业性演出,获得了高度评价。杂技团的改革经验得到文化部的肯定,并被编入1990年出版的《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在改革中前进》一书。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计划体制下的传统事业单位管理架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市场竞争活力的释放仍然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制约。2001年开始,中国杂技团新任领导班子立足新时期文化市场发展特点,按照市场规律及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很多更加深入更加大胆的改革尝试。短短几年后,中国杂技团演出收入达到一年1500万元,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优秀演员个人年收入突破10万元,所有员工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团结一心搞改革的热情,形成了支持拥护改革的积极氛围。
2003年,按照党的十六大的方针部署,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文化局统筹领导下,中国杂技团紧抓机遇、顺势而上,积极推动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为确保转企改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国杂技团展开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制定严密的改制方案,同时邀请北京市工会权益部的工作人员对转企后涉及职工的问题多次沟通解释,对改制方案充分听取意见,妥善解决了转制过程中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比如转制补偿、安置、住房补贴等,打消了职工的顾虑。2006年10月,中国杂技团由差额拨款文化事业单位成功转制为国有控股、民营参股、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开启了打造独立文化市场主体的全新征程。2009年5月27日,按照深化首都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北京演艺集团挂牌成立。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正式加入北京演艺集团,成为集团进军国内外文化市场、打造首都文化企业旗舰的重要支柱。至此,中国杂技团完成了一系列华丽转身,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找到了一个传承使命、创新业绩的更加广阔的舞台。
再领风骚: 文化产业发展的佼佼者
改制成功后,特别是加入北京演艺集团后,中国杂技团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入转换文化体制机制,努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核心竞争能力迅猛提升,在短短几年内重回业内领军梯队,再次展现出“新中国杂技第一团”的强大实力和时代风采。
改制后,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将原有9个管理服务部门压缩为4个,保留了3个艺术生产部门,增设了企业发展部,与原有203名职工中的193人(含原事业编制112人)签定正式劳动合同。在此基础上,公司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制度汇编》,提炼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科学规范、协调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